出自清黄遵宪的《在伦敦写真志感》
拼音和注音
dì zēng āi yuè zhōng nián gǎn , děng shì xún cháng xíng lù ré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行路:行路xínglù路人,在路上行走的人骨肉为行路。——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寻常:(形)平常;普通:不同~。[反]特殊|特别。
路人:(名)行路的人,比喻不相干的人:视若~。
哀乐:悲哀和快乐。
行路人:过路人。亦比喻不相关的人。
中年:(名)四五十岁的年纪:~妇女|人到~。
递增:(动)逐渐增加:产量逐月~|利率呈~趋势。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原诗
人海茫茫着此身,苍凉独立一伤神。
递增哀乐中年感,等是寻常行路人。
万里封侯从骠骑,中兴名相画麒麟。
虎头燕颔非吾事,何用眉头郁不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