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须离火院。
搜玄参访良缘。
守清守静绝般般。
乞觅於身大便。
云水须明内外,牢擒意马心猿。
万缘不著得神全。
酬了修行大愿。
《西江月 赠姚守清李守静》是元代马钰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表达学道的观念和修行的追求,以及守清和守静两位人物的境界,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超脱尘世的情感。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西江的月亮,送给姚守清和李守静。
学习道法需要离开尘世的喧嚣,去寻求玄妙的缘分。
守清和守静以各自的方式追求极致的境界,不断超越一切。
期望能够在纷繁世事中找到真实的自我。
云和水的关系要明晰,内心和外在的世界要相互呼应。
要牢牢捕捉住意念和驾驭内心的猿猴。
万种纷繁的缘分都不能附着在身上,只有心灵得到完全的解脱。
回报了修行的伟大愿望。
这首诗词展示了马钰对于修行道路的思考和追求。他认为学道需要远离尘嚣,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守清和守静这两位人物象征着对道路不同层次的探索和领悟。他们通过自己的修行,摆脱了种种俗世的束缚,追求内心的真实与解脱。
诗中的云水和意马心猿的意象,表达了内心和外在世界的相互关系。只有内心的清明和外在的环境相互呼应,才能达到真正的内心宁静。马钰通过这样的意象,强调了修行者要牢牢捕捉住自己的思绪,控制好内心的波动,从而达到心灵的解脱。
最后,诗中提到万缘不著得神全,酬了修行大愿。马钰认为修行之路是一条追求心灵解脱和超越的道路,只有摆脱万种纷繁的纠缠,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和超越。这样的修行,是对伟大愿望的回报。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马钰对于修行道路的思考和追求。通过抽象的意象和深刻的诗意,诗人呈现出对内心宁静与超脱尘世的追求,传递给读者一种追求心灵解脱和超越的情感。
圣人不生,麟龙何瑞。梧桐不高,凤凰何止。吾闻古之有君子,行藏以时,进退求己。荣必为天下荣,耻必为天下耻。苟进不如此,退不如此,亦何必用虚伪之文章,取荣名而自美?
烹茗破睡境,炷香玩诗编。问诗谁所作,其人久沈泉。工部百世祖,涪翁一灯传。閒无用心处,参此如参禅。
(古有伤王,以崩荡之馀,无恶不为也。乱亡之由,固在累积。故为《至伤》之诗一章二韵十二句)夫可伤兮?伤王乎,欲何为乎?将蠹枯矣,无人救乎?蠹枯及矣,不可救乎?嗟伤王!自为人君,变为人奴!为人君者,忘戒乎。
淡交异甘醴,云雨相覆翻。二者固殊辙,终当戒多言。所遇既混肴,所防难每存。怀哉古之人,闭门或逾垣。
邮亭草草置盘盂,买果煎蔬便有余。自许白云终醉死,不论黄纸有除书。角巾垫雨蝉声外,细葛含风日落初。行遍天涯身尚健,却嫌陶令爱吾庐。
青楼昨夜东风转,锦帐凝寒觉春浅。垂杨摇丝莺乱啼,袅袅烟光不堪翦。博山吹云龙脑香,铜壶滴愁更漏长。玉颊啼红梦初醒,羞见青鸾镜中影。侬家少年爱游逸,万里轮蹄去无迹。朱颜未衰消息稀,肠断天涯草空碧。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