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怜东道感贤侯,何幸高冠脱楚囚。
皖伯台前收别宴,乔公亭下舣行舟。
四年去国身将老,百郡徵兵主尚忧。
更向鄱阳河上去,青衫憔悴泪交流。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锴并称“二徐”。仕南唐,累官至吏部尚书。入宋,爲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八年(九八三),出爲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九九一),以庐州女僧道安诬陷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三年,卒于邠州,年七十六。着有文集三十卷,又有《稽神录》(一说出于门客蒯亮之手)、《质疑论》等。《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徐铉诗今存七卷,见于三十卷本《徐公文集》(一名《骑省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二一、卷二二。今以《四部丛刊》影印清黄丕烈校宋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四库本)、《四部备要》排印宋明州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备要本)、徐乃昌影宋重刊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简称徐本),参校《全唐诗》(中华书局排印本)、《玉壶清话》(中华书局排印本)所收诗。并从《东轩笔录》(中华书局排印本)等录得集外诗,编附卷末。
《移饶州别周使君》是徐铉在唐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诗意表达了诗人对周使君的离别之情,以及他在官场中的辛酸和内心的痛苦。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正怜东道感贤侯,
何幸高冠脱楚囚。
皖伯台前收别宴,
乔公亭下舣行舟。
四年去国身将老,
百郡徵兵主尚忧。
更向鄱阳河上去,
青衫憔悴泪交流。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离别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周使君的深切怀念和不舍之情。诗人称赞周使君贤明的才德,感慨他能够脱离险境,摆脱楚国囚禁,被任命为东道主。在皖伯台前,人们为周使君举行了盛大的离别宴会,而乔公亭下,诗人目送周使君乘船离去。
诗中还流露出诗人自身的遭遇和心境。他已经离开国家四年,年事渐长,却仍然被徵兵之事所困扰,主君对此仍然忧虑不已。诗人决定继续前往鄱阳河,继续他的使命,但他的青衫已经憔悴,泪水在与别人交流时流淌。
这首诗词通过对周使君离别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谊和忠诚的珍视,同时也抒发了他在官场中的辛酸和无奈之情。它以简练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离别的伤感和诗人对未来的忧虑,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共鸣。
白水莲天九泽浑,平田五月献龟纹。北人未识黄梅雨,千里争占赤土云。
片雨明河拭,双星阁道临。论欢天上别,惊候旅中深。夕吹催飞藿,商声动早碪。城南倦游客,同折此时心。
老客人间百事慵,乐哉闭户过今冬。朝炉兽炭腾红焰,夜榻蛮毡拥紫茸。蝟刺坼蓬新栗熟,鹅雏弄色冻醅浓。题诗正自消闲日,本不争先万户封。
传语终南道众。早把良缘勤种。保守气精神,调摄乌龟赤凤。赤凤。赤凤。化粒金丹高耸。
霜蓬飞无根,岁暮随惊风。翻翻走寒野,日以去故丛。譬如远游子,飘泊从西东。一感颍上别,慨叹发予衷。
有道春偏好,无为日更舒。齐心大庭馆,何处觅华胥。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