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应之道人归江西》

曾骑竹马傍洪厓,二十余年变物华。
客梦等闲过驿阁,归帆遥羡指龙沙。
名垂小篆矜垂露,诗作吴吟对绮霞。
岁暮定知回未得,信来凭为寄梅花。

作者介绍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锴并称“二徐”。仕南唐,累官至吏部尚书。入宋,爲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八年(九八三),出爲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九九一),以庐州女僧道安诬陷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三年,卒于邠州,年七十六。着有文集三十卷,又有《稽神录》(一说出于门客蒯亮之手)、《质疑论》等。《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徐铉诗今存七卷,见于三十卷本《徐公文集》(一名《骑省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二一、卷二二。今以《四部丛刊》影印清黄丕烈校宋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四库本)、《四部备要》排印宋明州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备要本)、徐乃昌影宋重刊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简称徐本),参校《全唐诗》(中华书局排印本)、《玉壶清话》(中华书局排印本)所收诗。并从《东轩笔录》(中华书局排印本)等录得集外诗,编附卷末。

作品评述

《送应之道人归江西》是唐代徐铉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婉约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归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名声与归宿的期盼。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送应之道人归江西

曾骑竹马傍洪厓,
二十余年变物华。
客梦等闲过驿阁,
归帆遥羡指龙沙。

名垂小篆矜垂露,
诗作吴吟对绮霞。
岁暮定知回未得,
信来凭为寄梅花。

译文:
曾经在洪厓边上骑着竹马,
二十多年过去,时光变幻万千。
客人经常梦到路过驿站,
看着归船遥远,向龙沙指点。

他的名永远留在小篆上,如同垂下的露珠,
他的诗歌写给吴地的美景与绮丽的霞光。
岁末时分,我知道他还未归来,
我将寄送梅花,以此为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乡的离别之情和思念之意。诗中的“曾骑竹马傍洪厓”是描绘诗人和友人小时候的经历,回忆起他们一起成长的童年时光。随着时间的流转,“二十余年变物华”,人事已非,景物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诗中的“客梦等闲过驿阁,归帆遥羡指龙沙”描绘了诗人在梦中看到友人经过驿站,指着遥远的龙沙,意味着友人即将归来。这种渴望和思念之情通过梦境表达,增强了离别的愁绪和对友人的期盼。

诗人将友人的名声与才华比作“小篆”和“垂露”,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友人的诗作吟唱在吴地,与吴地的美景和霞光相互辉映,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诗的结尾,诗人写道:“岁暮定知回未得,信来凭为寄梅花”。诗人意识到友人可能还未归来,因此以寄送梅花为信物,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和期待。梅花作为冬季的花卉,象征着坚韧和坚持,也寓意着友谊的持久和永恒。

整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离别的情感和盼望的心情,展现了徐铉独特的婉约风格和对友情的深情厚意,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的流动。

  • 《西江月》

    落日熔金万顷,晴岚洗剑双锋。紫枢元是黑头公。佳处因君愈重。分得湖光一曲,唤回庐岳千峰。清尊今夜偶然同。早晚商岩有梦。

  • 《近代吴歌 独曲》

    柳树得春风。一低复一昂。谁能空相忆。独眠度三阳。

  • 《春尽》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入闲易有芳时恨,地胜难招自古魂。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 《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

    我所思兮,延陵季子,别来九春。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独步岷峨,后身坡颍,何必荀家有二仁。中朝里,看叔兮衮斧,伯也丝纶。洛中曾识机云。记玉立堂堂九尺身。叹苕溪渔艇,幽人孤往,雁山马鬣,吊客谁经。宣室厘残,玄都花谢,回首旧游存几人。新腔美,

  • 《偈》

    今年六十六,世寿有延促。无生火炽然,有为薪不续。出谷与归源,一时俱备足。

  • 《句》

    上书北阙妨何事,笑杀孤寒孟浩然。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