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庭断履迹,江色摇篱门。
夕阳雨忽收,晴意回乾坤。
水零鸥鹭光,烟淡芦苇痕。
远客此栖迟,敢昧元造恩。
青衫避骨癯,白发笑镜昏。
向来期婴鳞,今委荒池村。
眼枯莫制泪,梦破多惊魂。
读书不得力,乃如泛萍根。
出门且散步,殊觉身可尊。
时卷亦时舍,天定理自存。
难忘怀土思,百年徒声吞。
徘徊月魄吐,呼灯倒清樽。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晚晴》是宋代董嗣杲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空旷的庭院,其中包含着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诗词以空旷的庭院为开端,描述了诗人的足迹已经消失,江水在篱门边摇曳。夕阳突然被雨收敛,晴朗的意境回归天地间。水面上泛着鸥鹭的光芒,烟雾淡淡,芦苇留下痕迹。远方的客人在此安顿下来,敢于忘记元祖的恩德。诗人身穿青衫,避开了骨瘦如柴的形象,白发笑看昏暗的镜子。他曾期待着婴儿般的鳞片,但现在却只能在荒废的池塘村庄中流浪。眼睛干涩无泪可流,梦境破碎时魂魄频频惊醒。读书无法获得力量,就像漂浮的浮萍一样,没有根基。出门漫步,突然感到自己的身份尊贵。时间的卷轴不断展开,也不断舍弃,天地的秩序自然存在。难以忘怀对家乡的思念,但百年过去,只剩下空虚的声音。徘徊在月光下,吐露内心的感受,呼唤灯火,倒空清樽。
这首诗词以清新的景象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庭院景观,通过描写空旷和自然元素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中的意象和描写细腻而富有情感,展现出诗人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深入思考。整首诗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对岁月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思索,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呈现出一种淡雅而内敛的诗意,给读者带来思考和共鸣。
风雨满空霏,总得江山妙。洗出湖光镜似明,不受纤尘_。心事竟堪凭,天意真难料。呼吸丰年顷刻间,也合轩渠笑。
山中庙堂古神女,楚巫婆娑奏歌舞。空山日落悲风吹,举手睢盱道神语。神仙洁清非世人,瓦盎倾醪荐麋脯。子知神君竟何自,西方真人古王母。飘然乘风游九州,朅渡西海薄中土。白云为车驾苍虬,骖乘湘君宓妃御。天孙织绡素非素,衣裳飘飖薄烟雾。泊然冲虚眇无营,朝餐屑玉咽琼乳。
塞上秋光冷似冰,当年豪举气凭陵。打球不用炎方马,按猎初调异国鹰。山寨凄凉闻戌鼓,水村摇落见渔灯。而今病暍茅檐底,追记犹堪洗郁蒸。
芙蓉含露时,秀色波中溢。玉女袭朱裳,重重映皓质。晨霞耀丹景,片片明秋日。兰泽多众芳,妍姿不相匹。
彼莲之美,心乎爱矣。所爱与直,渊乎其似。
中怀无绊外缘间,深掩禅扉客到难。胜景可曾飞锡去,好山多祇捲帘看。画升讲座天花落,夜步吟轩海月残。今日逢师堪论道,归心愁思一时宽。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