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橐依然负,烟波豁尔游。
穷秋多雨水,归棹几汀洲。
舣月无言坐,听梧不解愁。
退耕应在念,肯向客途留。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赠归客》是宋代董嗣杲的一首诗词。诗中描述了送别归客的场景,并表达了诗人对归客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囊橐依然负,烟波豁尔游。
穷秋多雨水,归棹几汀洲。
舣月无言坐,听梧不解愁。
退耕应在念,肯向客途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归客的送别和思念之情。
首句描述了归客背负着行囊,穿越波澜起伏的江水,自由自在地游弋。这句中的"囊橐依然负,烟波豁尔游"抓住了归客旅途中的景象,展现了他在江水中行进的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状态。
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秋天多雨的景象,暗示着归客航行的时节已经是深秋,天空频频下雨。"穷秋多雨水,归棹几汀洲"这句表达了季节的变迁,也隐喻了旅途中的困难和曲折。
接下来的两句"舣月无言坐,听梧不解愁",描写了归客在月光下无言独坐,聆听梧桐树的声音。这里的"舣月"指的是月光倒映在江水上,"听梧"则是指听梧桐树的声音。这些景物与归客的心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归客沉浸在寂静与孤独之中,无法解脱心中的忧愁。
最后两句"退耕应在念,肯向客途留"表达了诗人对归客的思念和祝福。"退耕"意味着诗人以农田为念,期望归客能够顾及到自己的牵挂,不忘回来看望。"肯向客途留"则是希望归客愿意停留在旅途中,与诗人再度相聚。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送别归客的情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相结合,表达了对归客的思念和祝福,同时也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和归家的渴望。
伐性无蛾眉,腐肠无旨酒,斋居亦得疾,果无第一手。才不如嵇康,疏嬾则过之;虽有绝交书,不作幽愤诗。
急隐归来趣转深,静中不放一尘侵。日长宴坐风敲竹,夜久澄心月满林。诗句每从佳境得,酒杯长为故人斟。时危莫用计然策,身在五湖空铸金。
业重多思算。岂悟爻和象。深谢风仙特地来,便把顽遇唤。忿怒常思难。性烛须教灿。真乐真欢散尽愁,师弟常为伴。
松上垂青蔓,蒲根泻碧反。高僧来不见,却返五峰前。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宫漏三声知半夜,好风凉月满松筠。此时闲坐寂无语,药树影中唯两人。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