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理公岩》

西来识得此云根,终此云根护法门。
由晋尚传斯语在,到今休想旧岩存。
天开教观香灯盛,人仰胡僧相貌尊。
行果芟教荆棘尽,分明只手破沉昏。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作品评述

《理公岩》是宋代董嗣杲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理公岩的壮丽景色,并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和对困难的克服。

诗词中提到了"云根",这是指理公岩的根基,表明了作者对这座岩石的了解和认识。接着,诗人表示他愿意终身守护佛法,将云根作为佛法的护法门。这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虔诚和对守护信仰的决心。

诗词中提到了"晋尚",指的是晋代的崇尚者,表示这种语言传承了很久。然而,诗人指出,现在的人们无法想象古老的岩石仍然存在。这种暗示传统与现实的对比,突出了岁月的变迁和文化的衰败。

接下来,诗词描绘了理公岩的景象。天空敞开,佛教寺庙香灯飘亮,人们仰望着尊贵的胡僧的面貌。这一描写展示了岩石上的佛教寺庙和僧人的景象,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

最后,诗词提到了行果芟教荆棘尽,分明只手破沉昏。这表达了作者对于困难的克服和努力的精神。行果芟教荆棘尽意味着作者通过努力和毅力,成功地清除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破除了迷茫和昏暗。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理公岩的景色和抒发对佛法的崇敬,传递了作者对于守护信仰、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努力。同时,通过对传统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岁月变迁和文化沉淀的思考。这首诗词既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庄严,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哲思,具有深远的意义和诗意。

  • 《食糖谣》

    朝食糠,暮食糠,食糠不如彘与厐。君王雁鹜令,以粟甘易粮。吁嗟今茫茫,吁嗟何遑遑。

  • 《送江为归岭南》

    旧山临海色,归路到天涯。此别各多事,重逢是几时。江行晴望远,岭宿夜吟迟。珍重南方客,清风失所思。

  • 《绍兴朝日十首》

    [太簇为徵]周祀及轩,汉制中宫,汉制中宫。肸乡是屈,礼神以兄。我洁期壁,我肥斯性。神兮燕享,鉴观孔明。

  • 《渡鉴潭望郑宜之白雪别墅》

    小驱满砄是尘埃,逢好江山眼为开。贺老生涯鉴湖曲,希夷别墅白云堆。欲寻溪叟挐舟去,却被山灵勒驾回。忆共吟边曾有约,夜深应晤抱琴来。

  • 《天育二老禅惠示经佛偈答以十诗》

    龙宫海藏自分明,搕挢滩头一任倾。因果若还终不昧,政须防作野狐鸣。

  • 《次韵邢敦夫秋怀十首》

    匠氏构明堂,百材入斤斧。傥非豫章栋,冗长亦焉取。英英范与苏,器识兼文武。胡为先一州,不用作霖雨。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