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夕憩西林寺诗》

忆发德化门,饱看屏风叠。
五峰自孱绝,两脚谁登蹑。
山高白日暗,溪断清泉接。
閒倚迸崖松,静踏粘露叶。
珠台势巍巍,玉斗光烨烨。
撞钟警三生,听禽愁百折。
圣峰足眺望,禅观宜妥帖。
高蹈忘俗缘,迥处离尘劫。
废塔任敧仄,古碣尚岌页。
归询打碑人,摹向斋壁贴。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作品评述

《夕憩西林寺诗》是宋代董嗣杲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夕阳西下,我回忆起在发德化门的往事,曾经饱览过屏风的叠影。五座峰峦自成孤立,没有人敢攀爬到它们的巅峰。山峰高耸,白日渐暗,溪水断续流淌,清泉相互交汇。我静静地倚在崖壁上的松树旁,踏着湿润的露叶。珠台形状峻峭壮观,玉斗闪耀光芒。钟声敲响,警醒了我这三世的往事,听着鸟儿的鸣唱,心中感到无尽的忧愁。圣峰高耸入云,我站在山巅,修禅观察世界,宜于安详宁静。我高蹈忘却尘世的缠绕,远离纷扰的劫难。废弃的塔楼倒塌斜陷,古碑依然挺立。我回到西林寺,询问打碑的人,将这首诗描摹到斋壁上。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夕阳西下时在西林寺的景色和心境,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往事的回忆和对尘世烦恼的远离追求。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山峰、溪水、松树等元素,展现了宁静、崇高和超脱的意境。同时,诗中的废塔、古碑等古老的景观,也突显了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沉淀。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词句,传达了对禅修境界和远离尘嚣的向往。

整首诗词情感平和,语言简练,意境清新,给人以宁静、超然的感受。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古老建筑,诗人表达了对宁静与超脱的追求,以及对历史与文化的敬仰之情。这首诗词既展现了作者的感慨和情怀,也引发人们对自然和历史的思考与回味。

  • 《乐意联句一首》

    良朋益友自远来, ——严伯均万里乡书对酒开。 ——皎然 子孙蔓衍负奇才, ——疾(失姓) 承颜弄鸟咏南陔, ——澄(失姓)鼓腹击壤歌康哉。 ——巨川(失姓)

  • 《长安卧病》

    身世足堪悲,空房卧病时。卷帘花雨滴,扫石竹阴移。已觉生如梦,堪嗟寿不知。未能通法性,讵可免支离。

  • 《跋罗商卿守黑铭》

    大江从西来,傲岸有矜色。日与峡争雄,百战无虚刻。行逢天阔处,漭沆四无壁。始知向来事,何啻蜗两国。泯然从此逝,到海不逢敌。居平吾语子,无与世为的。我高人肯下,已胜谁甘北。孰谓饶人痴,未闻开殿击。吾非若溪水,宁与世争皙。卿言皆好好,吾见甘棫棫。老子邑中黔,诸公

  • 《次韵琳老》

    梦魂夜夜钓鱼台,怀抱何当亦好开。竹日一窗窥我病,溪风三里送诗来。天花散灭双瞳冷,香烬萧寒万相灰。欲与道人游物外,故山情在首重回。

  • 《秋夕书怀》

    高空生夕凉,秋意入河汉。驰云若奔驷,明月隐复见。天机感众物,夜色掞深院。鸣叶响萧飕,吟虫发清怨。追思童稚日,膏火事黄卷。抚迹今已非,虑深志亦倦。颓波惜迁运,往节阅惊电。浩浩古人心,庶于静中见。

  •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尝新酒》

    空腹尝新酒,偶成卯时醉。醉来拥褐裘,直至斋时睡。睡酣不语笑,真寝无梦寐。殆欲忘形骸,讵知属天地。醒馀和未散,起坐澹无事。举臂一欠伸,引琴弹秋思。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