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友幽栖九畹阴,花柔叶劲怯深寻。
谢家毓取阶庭秀,屈子纫归泽国吟。
百奔混林尊异种,一清传世绝同心。
身悝风露甘修洁,谁托斯馨欲援琴。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兰花》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董嗣杲。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兰花幽静地生长在九畹荫蔽之地,它的花瓣柔软而叶子坚韧,害怕被人深入探寻。谢家(指谢灵运)培育了阶庭上的美丽兰花,屈子(指屈原)则在归国途中佩戴着兰花吟诵。这些兰花在丛林中自由地生长,形态各异,如此百花争艳之中,有一朵清雅的兰花独树一帜,留下传世的美丽。兰花以其纯洁和高雅,宛如风露般滋润和修饰自身,它期待着有人能够托它的芳馨之气,引来一位琴音高手。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兰花的特点和含义,展现了作者对美、纯洁和高雅的追求。兰花的幽静和柔美形象,传达出诗人对安静和温柔的向往。同时,诗中提到的谢家和屈子,分别代表了培育美丽事物和追求真理的人,他们的存在使得这些兰花在众多花卉中独树一帜,成为永恒的传世之美。诗人通过对兰花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寄托了对纯洁和高尚品质的渴望。
这首诗词以兰花为象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传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高尚品质的赞美。兰花作为一种高雅的花卉,具有纯洁、温柔和高尚的象征意义。诗人通过对兰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这些美好品质的向往,并提醒人们在喧嚣和浮躁的世界中,要保持纯洁和高尚的心灵,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美的赞美和对美的追求永恒的渴望,以及对那些在众多世俗之中保持独特和纯真的人们的敬佩和称赞。
这首诗词通过对兰花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美、纯洁和高尚品质的追求。它以华丽的意象和细腻的表达方式,传达了对纯洁心灵和高雅品质的赞美。同时,诗中所表达的对美的向往和对传世之美的渴望,也启示了人们在喧嚣的世界中,要保持内心的净化和追求高尚的品质。这首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向来不识中团寺,一自移家得屡过。纵使山僧真厌客,淡然相对有维摩。
汉苑残花别,吴江盛夏来。惟看万树谷,不见一枝开。水色饶湘浦,滩声怯建溪。泪流回月上,可得更猿啼。
,尝令湖城,晚得儿子古桂,因为赋此添盆瓣喜万家传。满意掷金钱。仙果休嗔生晚,灵椿最得春偏。隆颅犀角,丹砂一指,玉润松坚。看取翰林枝叶,却如东海当年。
风摇北斗柄欲折,雨溢天河浪正生。一盏昏灯北窗下,腐儒未辍读书声。
江南冬十二月,溪上梅三两花。载取小舟香影,月明自棹回家。
雪睛风劲晚来冰,楼上奇寒病骨惊。雀啄空檐银笋堕,鸦翻高树玉尘倾。青帘闪闪千家静,黄帽亭亭一水横。坐久天容却温丽,一弯新月对长庚。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