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古镜砚,肌理细密匀。
沄沄散角痕,巨口细鱼鳞。
涪翁铭其背,文字极雅驯。
郑佽彦相者,不知何如人。
回首数百载,想见元丰春。
晴窗试磨洗,墨旧兔颖新。
攜归供行斋,侑此金石身。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试涪翁题郑佽砚》是宋代仇远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述了作者拥有一块古镜砚的情景,并以此为引子展开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我有古镜砚,肌理细密匀。
沄沄散角痕,巨口细鱼鳞。
涪翁铭其背,文字极雅驯。
郑佽彦相者,不知何如人。
回首数百载,想见元丰春。
晴窗试磨洗,墨旧兔颖新。
攜归供行斋,侑此金石身。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古镜砚的珍视和思考。砚是中国书法和绘画中常用的工具,而这块古镜砚则具有特殊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作者描绘了砚的肌理细密且均匀,散布着角痕和鱼鳞状的纹理,给人一种沉静和古老的感觉。
诗中提到了涪翁,涪翁是古代蜀地的一位传奇人物,据说他可以预测灾难并拯救人民。砚的背面铭刻着涪翁的字迹,文字极其雅致和温润,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情趣。
随后,诗词中出现了郑佽彦相者,这是一个不为人所知的人物,作者对他的身份和事迹一无所知。这里的郑佽彦相者可以看作是作者对历史中普通人物的关注和思考,他们的存在和贡献虽然不为人所知,但却在历史长河中承载着重要的价值。
在诗的结尾,作者回首数百年的历史,希望能够看到元丰时代的春天。这里元丰春指的是宋仁宗时期,这是一个相对安定繁荣的时代,作者对这个时代充满了向往和遥远的憧憬。
最后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在晴朗的窗前磨洗砚台,旧墨带来新的灵感。作者将这块宝贵的古镜砚带回家中,供奉于书斋之中,将其作为珍贵的金石之身。
整首诗词通过对古镜砚的描写和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历史的向往。它展示了作者对物品的情感投入和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代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独树倚亭新月入,城墙四面锁山多。去年今夜还来此,坐见西风袅鹊窠。
朱帘乍卷层烟起。露华深浅初疑洗。困倚玉阑风。绮罗知几重。向人如有意。不醉何时醉。便得一枝红。犹胜两鬓空。
月斜孤馆傍村行,野店高低带古城。篱上晓花斋后落,井边秋叶社前生。饥乌索哺随雏叫,乳牸慵归望犊鸣。荒草连天风动地,不知谁学武侯耕。
燕目未归马未角,卞子抱玉无两脚。孤城食尽兵未却,度笮中怀挂一索。我辈於此酒宜酌,百岁千秋奈何乐。
寇叔情何厚,邮筒数得书。前春应上冢,能访酒家无。
浅量能消酒几杯,争如俗子厌人来。明朝定到梅山下,不管梅花开未开。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