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不学老农,种此方寸田。
善雨日培壅,安得荒旱年。
诗书菑且畲,芟蕴毋蔓延。
种固有厚薄,穫岂无后先。
先畴畎亩在,后世儿孙传。
何忧换八百,奚止取十千。
却笑多牛翁,转瞬无炊烟。
我独遗以安,本固实自怪。
耘业待岁晚,韩公尝勉旃。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存耕吟寄姜景星》是宋代仇远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不学习老农,种植这方寸田地。
适时降雨滋润,哪能有荒旱之年。
诗书略有积累,采摘之物不得蔓延。
种植固然有多少,收获岂能没有先后。
先辈种田在田畴,后代子孙传承延续。
何必忧虑换取八百,为何不满足于千万。
反而嘲笑那些虚华的富人,他们转瞬即逝,无炊烟可寻。
我孤立地守护着宁静,这本是我自己的怪癖。
务农的事业等待岁月渐晚,韩愈曾勉励此道。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农耕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农业的推崇和对安宁生活的追求。作者以自己不学习老农的身份,种植着一方寸田地,希望借助适时的雨水滋润,避免遭受荒旱之灾。他认为自己略有文化修养,诗书积累一些,但并不希望这些积累扩散开来,而是希望将其保留在自己的范围内,不让其蔓延。作者也明白种植的结果有厚有薄,收获也有先后,但他更加看重后代子孙能够继承种田的传统,延续这一事业。他认为自己并不追求物质上的巨大回报,不愿意为了换取更多的财富而忧虑不安,而是嘲笑那些追逐虚华富贵的人,认为他们的富贵转瞬即逝,没有真正的内在价值。作者宁愿守护着自己的安宁和宁静,这或许有些怪异,但他坚守这种生活方式。最后一句提到韩愈的勉励,可能是指韩愈在《原道》中强调务农的重要性,认为务农是一种崇高的职业。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农业生活的理解和态度,强调了务农的价值和农耕文化的传承。作者倡导一种宁静、安稳的生活方式,嘲笑追逐虚华富贵的人,并表达了对农业劳动的敬意。整首诗词流畅自然,用词朴实,通过对土地耕种的描绘,传递出一种平和宁静的生活态度和对传统价值的追求。
四阿有严,神既戾止。佃物虽们,洁诚惟已。有来振振,相我熙事。载酌陶匏,以成毖祀。
长亭晚送,都似绿窗前日梦。小字还家,恰应红灯昨夜花。良时易过,半镜流年春欲破。往事难忘,一枕高楼到夕阳。
麦生宜配卧沙羊,鹅炙仍便碧酒香。陡觉今年好冬节,朝来红日为谁长。
金明驰道柳参天,投老重来听管弦。饱食太官还惜日,夕阳临水意茫然。
晚节闻君道趣深,结茅栽树近东林。禅师几度曾摩顶,高士何年更发心。北渚三更闻过雁,西城万木动寒砧。不见支公与玄度,相思拥膝坐长吟。
陕郡衙中寺,亭临翠霭閒。数声离岸舻,几点别州山。野客犹思住,江鸥亦忘还。隔墙歌舞地,喧静不相关。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