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排闼如虬奔,后山拥壁如虎蹲。
三间茅屋白云里,一群野鹿青松根。
世上好山谁不喜,纱帽可能长隐几。
诗人见石犹下拜,况是孤高有如此。
终南捷径从渠行,少室素价元非轻。
呼童下山汲清泠,我欲洗耳听猿声。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题范譓卿爱山吟境图》是宋代仇远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前山排闼如虬奔,
后山拥壁如虎蹲。
三间茅屋白云里,
一群野鹿青松根。
世上好山谁不喜,
纱帽可能长隐几。
诗人见石犹下拜,
况是孤高有如此。
终南捷径从渠行,
少室素价元非轻。
呼童下山汲清泠,
我欲洗耳听猿声。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山水景致的欣赏和对孤高境界的追求。诗中描绘了前山如虬奔、后山如虎蹲的景象,前山高耸而峻峭,后山雄伟而凝重。在白云茅屋中,野鹿成群,青松翠绿,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诗人认为世间的人都喜欢美丽的山水,但很少有人能够真正领会山的高远和孤独。诗人以石为喻,表示自己对山的虔诚崇拜,认为山的孤高独立之美是无可比拟的。最后,诗人提到了终南山,以及少室素价的价值非凡。他呼唤童子下山取水,自己则想洗耳净心,聆听猿猴的声音,以期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超脱。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水景致和表达诗人的情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和追求。诗中用虬奔和虎蹲来形容山势,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山的雄伟和壮丽。白云、茅屋、野鹿和青松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给人以宁静、安详的感觉。诗人通过山的形象,表达了对孤高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认为真正的美丽需要内心的洞察和超越。最后,诗人以终南山和少室为背景,呼唤童子下山取水,表达了对清净和心灵洗涤的渴望,表明诗人希望通过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达到心境的净化和超脱。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山水景致和诗人的情感,通过对山的描写和自然景物的运用,展现了山水之美和内心的追求。诗词表达了对山的崇拜和对孤高境界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对清净和心灵净化的渴望。整首诗词以其独特的意境和精湛的表达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圣人不生,麟龙何瑞。梧桐不高,凤凰何止。吾闻古之有君子,行藏以时,进退求己。荣必为天下荣,耻必为天下耻。苟进不如此,退不如此,亦何必用虚伪之文章,取荣名而自美?
烹茗破睡境,炷香玩诗编。问诗谁所作,其人久沈泉。工部百世祖,涪翁一灯传。閒无用心处,参此如参禅。
(古有伤王,以崩荡之馀,无恶不为也。乱亡之由,固在累积。故为《至伤》之诗一章二韵十二句)夫可伤兮?伤王乎,欲何为乎?将蠹枯矣,无人救乎?蠹枯及矣,不可救乎?嗟伤王!自为人君,变为人奴!为人君者,忘戒乎。
淡交异甘醴,云雨相覆翻。二者固殊辙,终当戒多言。所遇既混肴,所防难每存。怀哉古之人,闭门或逾垣。
邮亭草草置盘盂,买果煎蔬便有余。自许白云终醉死,不论黄纸有除书。角巾垫雨蝉声外,细葛含风日落初。行遍天涯身尚健,却嫌陶令爱吾庐。
青楼昨夜东风转,锦帐凝寒觉春浅。垂杨摇丝莺乱啼,袅袅烟光不堪翦。博山吹云龙脑香,铜壶滴愁更漏长。玉颊啼红梦初醒,羞见青鸾镜中影。侬家少年爱游逸,万里轮蹄去无迹。朱颜未衰消息稀,肠断天涯草空碧。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