蛩依莎底露,萤堕树头风。
秋已来多日,人谁念二虫。
火流豳月应,云散楚天空。
摇落年年事,吾生鬓亦蓬。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秋感》是宋代仇远所作,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感》中,蛩虫依偎在草地上的露珠旁,萤火虫飘落在树梢上的微风中。秋天已经到来了多日,人们却谁会关注这两只小昆虫呢?明亮的月光洒满了夜空,云散在楚天的辽阔天际。摇曳飘落的叶子年复一年地经历着变迁,而我生命中的鬓发也逐渐苍老。
这首诗词以秋天为背景,通过描绘蛩虫和萤火虫这两个微小的生命存在,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思考。蛩虫和萤火虫都是秋天的代表性昆虫,它们的存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被忽略或者被人们视为寻常。然而,诗人通过观察这两只昆虫,以及秋天的景象,反思人们对生命的漠视和对自然的冷漠。
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物,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对生命脆弱和短暂的体悟。蛩虫依偎在莎草上的露珠旁,萤火虫在树梢上飘落,展现了秋天的寂静和凄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时间的感慨,传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思念和对生命流转的感慨。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清新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仇远宋代诗人的才华和对生命的洞察。通过对微小生命的观察,诗人呼唤人们对生命的敬重和对自然的关怀。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内涵,让人们在感受秋天的美丽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
层层楼阁捧昭回,元是钱王旧战台。山色不随兴废去,水声长逐古今来。年光似月生还没,世事如花落又开。多少英雄无处问,夕阳行客自徘徊。
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满酌香含北砌花,盈尊色泛南轩竹。云散天高秋月明,东家少女解秦筝。醉来忘却巴陵道,梦中疑是洛阳城。
广陵河上路,炀帝昔曾过。不见琼花发,犹传《玉树》歌。台荒衰柳在,宫废乱萤多。欲问前朝事,悲风起夕波。
帝里风光二月新,西湖几队踏青人。杏花时节偏饶雨,杨柳门墙易得春。或是或非尘里事,无穷无达醉中身。五陵年少夸豪举,寂寞诗家戴叔伦。
满合圆如玉箸匀,一开喜气顿生春。非君与我谁知味,俗客惟夸嗜八珍。
明艳注秋波。轻松绾髻螺。怕逢人、先敛双蛾。怯雨羞云情未稳,佳会少,远离多。梁绕忆清歌。兰舟肯再过。为他垂泪染香罗。欲倩鳞鸿将锦字,知别后,意如何。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