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观书不几行,梅梢横影月昏黄。
汉家红影无人见,未必曾添一线长。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至日》是宋代方岳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日落时分静静读书的情景。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至日观书不几行,
梅梢横影月昏黄。
汉家红影无人见,
未必曾添一线长。
中文译文:
夕阳西下,我读书的时间不多,
梅花枝梢间的倒影,月色渐暗。
汉宫中的红影无人看见,
也许从未延伸出一丝长久。
诗意:
这首诗以日落时分的静谧场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时间的珍惜。作者只能抽出很少的时间来阅读,但他依然专注于书本之中。梅花倒影和黯淡的月色增添了一种寂静的氛围。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汉宫中无人欣赏红影的描述,暗示了时光流逝的无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回顾。
赏析:
《至日》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读书和时间的珍视。诗中的梅花倒影和月色渐暗的描绘造就了一种宁静、萧瑟的氛围,与作者专注读书的心境相呼应。诗的后半部分以汉宫红影无人欣赏的形象,暗示了历史的流转和时光的无情。整首诗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思考,同时也呈现出一种对于历史的怀念和对于生命短暂的感慨。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远的意境,使人不禁对时间与人生的脆弱与宝贵产生共鸣,引发读者对于岁月流转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嵇叔夜,鼓琴饮酒无闲暇。若使当时闻此歌,抛掷广陵都不藉。刘伯伦,虚生浪死过青春。一饮一硕犹自醉,无人为尔卜深尘。
新图别义初拈出,四座皆惊昔未闻。定是胸中通象数,或于梦里见羲文。向来夫子编三绝,近世名儒说七分。自笑腐生尊古注,可能挟册便从君。
非崖非巅,壁立苍然。野花炯炯媚朝日,樛木缭绕栖寒烟。归乎归乎,幽深此便。居乎居乎,市声昼喧。纷去住于吾心,定取舍于吾言。竹色一轩秋雨后,荷花十里晚风前。锦城不似还家乐,独立津头欲间船。
仙家庭院。红日看看晚。一朵梅花挨枕畔。玉指几回拈看。拥衾不比寻常。天涯无限思量。看了又还重嗅,分明不为清香。
丹霞不蹋长安道,生涯萧条破席帽。囊中收得劫初铃,夜静月明狮子吼。那伽定後一炉香,牛没马回观六道。耆域归来日未西,一锄识尽婆娑草。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