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十日雨淋漓,洗尽红香了未知。
才一霎晴齐睡去,几何人见半开时。
世无解语玉超脱,春欲负予金屈卮。
自是晦明天不定,非干工部欠渠诗。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海棠盛开而雨》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这首诗以海棠花盛开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悟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诗中描述了一个连绵阴雨的日子,作者在闭门不出的情况下,通过窗户看到了海棠花被雨水洗净,香气被冲刷得无影无踪。当阳光一现,只见几个人来欣赏半开的海棠花。诗人以此景抒发了自己对世事的疑惑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诗中有两个意象:海棠花和雨水。海棠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代表着纯洁和忍耐的品质。雨水则象征着不断的变幻和命运的不可预测性。通过这两个意象的结合,诗人抒发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诗词的翻译如下:
海棠盛开而雨
闭门十日雨淋漓,
洗尽红香了未知。
才一霎晴齐睡去,
几何人见半开时。
世无解语玉超脱,
春欲负予金屈卮。
自是晦明天不定,
非干工部欠渠诗。
诗词的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对世事变幻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连绵阴雨的景象,以及海棠花在雨中的洗净和在阳光下的半开状态,展示了自然界与人生命运的相似之处。
诗中的自然景象与人生命运的比喻使诗词具有了深远的思考性。诗人通过海棠花的盛开和被雨水冲刷的形象,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不可预测性的思考。诗人认识到,人生的命运无法被解释或预测,就像海棠花的开放和关闭一样,往往无法由人为因素来决定。
诗词中的语言简练,形象鲜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命运和人生的思考。这首诗词以寥寥数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向来不识中团寺,一自移家得屡过。纵使山僧真厌客,淡然相对有维摩。
汉苑残花别,吴江盛夏来。惟看万树谷,不见一枝开。水色饶湘浦,滩声怯建溪。泪流回月上,可得更猿啼。
,尝令湖城,晚得儿子古桂,因为赋此添盆瓣喜万家传。满意掷金钱。仙果休嗔生晚,灵椿最得春偏。隆颅犀角,丹砂一指,玉润松坚。看取翰林枝叶,却如东海当年。
风摇北斗柄欲折,雨溢天河浪正生。一盏昏灯北窗下,腐儒未辍读书声。
江南冬十二月,溪上梅三两花。载取小舟香影,月明自棹回家。
雪睛风劲晚来冰,楼上奇寒病骨惊。雀啄空檐银笋堕,鸦翻高树玉尘倾。青帘闪闪千家静,黄帽亭亭一水横。坐久天容却温丽,一弯新月对长庚。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