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翻翻水倒流,藕花借与稻花秋。
鱼兼熊掌不可得,宁负风光救口休。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即事十首》是宋代方岳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龙骨翻翻水倒流,
藕花借与稻花秋。
鱼兼熊掌不可得,
宁负风光救口休。
译文:
龙骨翻动,水逆流而上,
莲藕借给稻花秋天。
鱼与熊掌兼得不可能,
宁愿不辜负美景来救口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无法兼得的境况,表达了作者在困境中的思考和抉择。诗中的意象和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生境遇相结合,通过对鱼、莲藕、稻花等事物的运用,传递了一种深刻的哲理。
赏析:
诗的开篇以龙骨翻动、水倒流的景象开场,形象地表达了事情的反常和逆境。接着,诗人运用莲藕借给稻花的情景,暗示着在困境中互相帮助和支持的可能性。然而,在诗的第三句中,诗人以鱼与熊掌兼得为比喻,表达了无法同时获得两者之间的选择困境,突显了人生中的抉择和取舍。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决断,宁愿不辜负美好的风景,也要以求生存为先。这种对于真实生活的思考和选择,展示了作者的智慧和坚毅。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将人生境遇与现实困境相结合,引发读者对于选择和取舍的思考。方岳通过这十首诗词,以抒发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和感悟,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少纳推耆德,朝端蔼直声。金辉余列火,玉价自连城。正色消群枉,高风耸后生。君王问黄发,犹仅陟台衡。
以物养物,如水沃木。推彼有余,益此不足。惟直与气,如木有根。本既充盛,枝叶自繁。气言其形,直言其理。与生俱生,无彼无此。云何谓直,养此气耶。直果外来,气内出耶。孟氏此言,我知其自。则以告子,以养外计。谓直养气,其差则同。疑其不然,愿启我蒙。
晓色熹微岭上横,望中云物转凄清。林收宿雾初通日,山挟回风尽入城。客路远随残月没,乡心半向早寒生。惊鸦满眼苍烟里,愁绝戍楼横吹声。
杨柳春风三月三,画桥芳草碧纤纤。一双燕子归来后,十二红楼卷绣帘。
梦寐曲江矶,矶头隐墅扉。朝筇惊鹭起,暮履看渔归。志士泣兰芷,高人甘蕨薇。怅予非所事,乐尔谢尘鞿。
浪卷双溪神物化,烟横三岸电光飞。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