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题宣公祠》

凛凛清规百世师,功名仅见奉天时。
忠谋任起奸谀忌,感涕宁无士卒思。
落日桑榆存旧迹,西风芦苇护荒祠。
忠南流落何遗恨,留得良方遗后医。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题宣公祠》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曾伯。这首诗描绘了宣公祠的景象和其中蕴含的诗意。

诗词中提到了“凛凛清规百世师”,这句话表达了祠堂中凛然的庄严氛围,以及祠堂中供奉的宣公对后人的教诲和榜样的重要性。诗中还提到了“功名仅见奉天时”,这句话指的是宣公在世时,他的功业和名声只能在当时被人们所见证。

接着诗中描述了一些令人遗憾的事情,如“忠谋任起奸谀忌”,这句话表达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忠诚和智谋的人往往会受到奸谀和忌妒的打压。然而,尽管面临这些困境,宣公祠仍然能够激起人们的敬意和感慨,这体现在“感涕宁无士卒思”这句话中。

诗词的下半部分描绘了祠堂的景象,例如“落日桑榆存旧迹”和“西风芦苇护荒祠”。这些描写展示了祠堂的古老和庄严。最后两句“忠南流落何遗恨,留得良方遗后医”,表达了作者对忠诚的南方流亡者的遗憾和敬意,他们留下了宝贵的医术传承,为后人所继承和发扬。

这首诗通过描绘宣公祠的景象和表达作者的感慨,展现了对忠诚和智慧的敬仰,以及对逆境中坚守信念的赞美。它既展示了宋代社会的政治风貌,又表达了对忠诚和智者的敬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宿李主簿(一作刘员外)》

    独树倚亭新月入,城墙四面锁山多。去年今夜还来此,坐见西风袅鹊窠。

  • 《菩萨蛮(次刘郎中赏花韵)》

    朱帘乍卷层烟起。露华深浅初疑洗。困倚玉阑风。绮罗知几重。向人如有意。不醉何时醉。便得一枝红。犹胜两鬓空。

  • 《南阳道中》

    月斜孤馆傍村行,野店高低带古城。篱上晓花斋后落,井边秋叶社前生。饥乌索哺随雏叫,乳牸慵归望犊鸣。荒草连天风动地,不知谁学武侯耕。

  • 《释闷》

    燕目未归马未角,卞子抱玉无两脚。孤城食尽兵未却,度笮中怀挂一索。我辈於此酒宜酌,百岁千秋奈何乐。

  • 《怀寄彭城朋好十首之九寇十一》

    寇叔情何厚,邮筒数得书。前春应上冢,能访酒家无。

  • 《招弟辈饮次韵》

    浅量能消酒几杯,争如俗子厌人来。明朝定到梅山下,不管梅花开未开。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