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君郢调问前踪,贤者斯能乐雪宫。
四海香名寰宇外,百年公论党碑中。
癯然鹤骨存生气,寂甚鸾胶续古风。
留得墨池芳润在,划玄犹可忆扬雄。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刘疏轩雪堂韵》是宋代诗人李曾伯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写与刘疏轩共赏雪景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雪的喜爱和对前贤的敬仰之情。
译文:
因为你的问候,我想起了往日的足迹,
智者如你能够欢乐于雪宫。
你的名声传遍四海,超越了尘世之外,
公众长久以来都把你作为论战的标杆。
虽然你已年老,却依然保持着生气勃勃的精神,
你的寂静中透露出古代风韵。
墨池中的香气依然芬芳,留给后人怀念,
提笔划过纸上的文字,仍然能回忆起扬雄的风采。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刘疏轩的崇敬和景仰之情,以及对雪的喜爱之情。诗人通过描述刘疏轩和自己共同赏雪的情景,表达了对刘疏轩智慧的赞美和对他在学术上的成就的称赞。诗中也透露出对前贤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雪为背景,通过写雪景来表达诗人对刘疏轩的敬仰之情。诗中首先提到了刘疏轩的问候,这使诗人回忆起了过去的往事。接着,诗人赞美刘疏轩是一个智慧的人,能够欢乐于雪宫之中,展现了他对刘疏轩的赞赏之情。诗人还指出刘疏轩的名声超越了尘世之外,成为众人论战的标杆,表达了他对刘疏轩在学术上的成就的敬佩之情。诗中还描写了刘疏轩年老而仍然保持着生气勃勃的精神,寂静中透露出古代风韵,表达了对他智慧和学识的敬仰。最后,诗人提到留下的墨池香气芬芳,划过纸上的文字仍然能回忆起扬雄的风采,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词通过对刘疏轩和雪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前贤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诗中的意象清新,用词质朴,富有古典风韵,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相结合的方式,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刘疏轩和雪的深深喜爱之情,以及他对传统智慧和学识的推崇。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使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对前贤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思索。
四阿有严,神既戾止。佃物虽们,洁诚惟已。有来振振,相我熙事。载酌陶匏,以成毖祀。
长亭晚送,都似绿窗前日梦。小字还家,恰应红灯昨夜花。良时易过,半镜流年春欲破。往事难忘,一枕高楼到夕阳。
麦生宜配卧沙羊,鹅炙仍便碧酒香。陡觉今年好冬节,朝来红日为谁长。
金明驰道柳参天,投老重来听管弦。饱食太官还惜日,夕阳临水意茫然。
晚节闻君道趣深,结茅栽树近东林。禅师几度曾摩顶,高士何年更发心。北渚三更闻过雁,西城万木动寒砧。不见支公与玄度,相思拥膝坐长吟。
陕郡衙中寺,亭临翠霭閒。数声离岸舻,几点别州山。野客犹思住,江鸥亦忘还。隔墙歌舞地,喧静不相关。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