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安出处,斯道系污隆。
血指笑余子,头颅老此公。
屋梁悬落月,花卉带香风。
生气镇长在,大江流不穷。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黄州上已和王子方雪堂韵》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五年过去了,我终于找到了安身之所,这条道路已经污染不堪。我的手指上沾满了血迹,嘲笑着我这个孤独的人。我的头发已经花白,却仍在为公共利益奋斗。房屋的梁上悬挂着明亮的月光,花朵散发着芬芳的香风。我的激情还在,我仍然在黄河畔奔流不息。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李曾伯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五年的岁月已经过去,作者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但这条道路已经被腐败和污染所侵蚀。在追求公共利益的过程中,他付出了艰辛与牺牲,身上沾满了鲜血,但他并未丧失笑对困境的勇气。尽管岁月已经使他的头发变得苍白,但他依然坚守着为公众奉献的信念。诗中描绘了房屋梁上挂着明亮的月光,花朵散发着香风,这些景象象征着美好和希望。通过生动的描绘,作者表达了自己依然怀抱激情和活力,不断奋斗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坚韧和奋斗精神。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腐败现象的批判和对个人价值的追求。作者通过血指、头颅老等形象描绘了自己在追求公共利益的道路上所承受的困难和痛苦,但他并未沮丧和退缩,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的追求。诗中的屋梁悬落月、花卉带香风等景象,给人以明亮和芬芳的感觉,寓意着希望和美好的未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关切和对人生的热爱,也激励着读者在逆境中坚持追求真理和美好。
圣人不生,麟龙何瑞。梧桐不高,凤凰何止。吾闻古之有君子,行藏以时,进退求己。荣必为天下荣,耻必为天下耻。苟进不如此,退不如此,亦何必用虚伪之文章,取荣名而自美?
烹茗破睡境,炷香玩诗编。问诗谁所作,其人久沈泉。工部百世祖,涪翁一灯传。閒无用心处,参此如参禅。
(古有伤王,以崩荡之馀,无恶不为也。乱亡之由,固在累积。故为《至伤》之诗一章二韵十二句)夫可伤兮?伤王乎,欲何为乎?将蠹枯矣,无人救乎?蠹枯及矣,不可救乎?嗟伤王!自为人君,变为人奴!为人君者,忘戒乎。
淡交异甘醴,云雨相覆翻。二者固殊辙,终当戒多言。所遇既混肴,所防难每存。怀哉古之人,闭门或逾垣。
邮亭草草置盘盂,买果煎蔬便有余。自许白云终醉死,不论黄纸有除书。角巾垫雨蝉声外,细葛含风日落初。行遍天涯身尚健,却嫌陶令爱吾庐。
青楼昨夜东风转,锦帐凝寒觉春浅。垂杨摇丝莺乱啼,袅袅烟光不堪翦。博山吹云龙脑香,铜壶滴愁更漏长。玉颊啼红梦初醒,羞见青鸾镜中影。侬家少年爱游逸,万里轮蹄去无迹。朱颜未衰消息稀,肠断天涯草空碧。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