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久雨之余隔窗闻雪简书院诸丈二首》

玉龙飞下太清境,粉雉凝成不夜城。
眩得穷儿犹暴富,照教暗室亦强明。
来朝细挹千林色,竟夕都忘万籁声。
不原衔枚蔡州去,铁衣早撤戍边兵。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久雨之余隔窗闻雪简书院诸丈二首》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久雨之后,我透过窗户听到雪落的声音,在简书院内写下这两首诗。玉龙从天空飞下来,凝结成了一座雪白的城堡。这景象太过奇妙,让贫穷的人感到仿佛富有,让黑暗的房间也变得明亮。我来到朝廷,细细品味着千山万壑的美景,整夜都忘记了喧嚣的声音。我并不打算佩戴官员的印章,离开这里去蔡州,而是早早地脱下战甲,离开边境的戍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写雪景为主线,融入了对贫穷、黑暗和喧嚣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宁静、自由的向往。

首先,诗人通过描述玉龙飞落太清境、凝成不夜城的景象,展示了雪景的壮丽和神奇。玉龙和粉雉(指雌鸟)象征着高贵和纯美,与雪的洁白相得益彰,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接着,诗人用"眩得穷儿犹暴富"来形容贫穷的人在这样的景象下,仿佛富有起来,暗示着雪景的美丽能够带来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感。同时,"照教暗室亦强明"表达了雪景的明亮和温暖,使黑暗的房间也变得明亮,暗示着希望和改变的可能性。

在第二首的赏析中,诗人描绘了自己来到朝廷,细细品味着千山万壑的美景,忘却了喧嚣的声音。这里通过"细挹千林色"和"夜都忘万籁声",将自然景色与纷杂的人声相对比,强调了自然的宁静和纯净,传达出对自然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心灵的宁静。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并不打算佩戴官员的印章,离开这里去蔡州,而是早早地脱下战甲,离开边境的戍卫。这种选择寄托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的追求,表示他不愿被世俗的权力和战争所束缚,而是希望远离喧嚣,回归自然。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和对贫穷、黑暗以及喧嚣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和宁静的赞美,以及对自由追求的向往。它展现出了诗人对美的敏感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 《题舍壁》

    草没孔明庐,尘流倚相书。家居四立壁,出驾独辕车。穷达本无择,死生良自如。镜湖三百里,处处侣禽鱼。

  • 《赠崔孝子》

    洪洞山前震鼙鼓,东家被杀西家虏。崔郎逃兵山更深,手引诸儿背驮母。须臾兵急行恐迟,月昏霜滑山险巇。大儿牵衣小儿哭,心在护母宁恋儿。仓皇弃儿巅岩里,永割慈情知必死。明朝邻里忽抱还,全家相看尽惊喜。我知此事由衷情,不有神护安能生。儿今拜父孙拜母,一家团栾居乐土。

  • 《春日山村晚步》

    寂寂柴门草色新,深深云树鸟啼春。夕阳西下东流急,不见沙头唤渡人。

  • 《跋临川梁译居士孝德记二首》

    秪个当时发一心,通天通地总渠临。芝兰玉树今争秀,岂但一枝生桂林。

  • 《同梦得和思黯见赠来诗中先叙三人同宴之欢…兼吟鄙怀》

    醉伴腾腾白与刘,何朝何夕不同游。留连灯下明犹饮,断送尊前倒即休。催老莫嫌孙稚长,加年须喜鬓毛秋。教他伯道争存活,无子无孙亦白头。

  • 《宿紫阁山北村》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