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证膏肓急,人推仓扁医。
惜哉当局晚,为此历阶谁。
公在民犹望,公在民犹望,公亡事转顾。
忠魂千古在,近有紫岩知。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这是一首宋代李曾伯的诗词《挽蜀帅赵侍郎二首》。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挽蜀帅赵侍郎二首》中文译文:
西证膏肓急,
人推仓扁医。
惜哉当局晚,
为此历阶谁。
公在民犹望,
公在民犹望,
公亡事转顾。
忠魂千古在,
近有紫岩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李曾伯为挽故人、蜀地名将赵侍郎而作。诗中表达了对赵侍郎的深深怀念和对逝去的时光的悲叹。
诗的开头写道“西证膏肓急,人推仓扁医。”这里的“西证膏肓急”意指蜀地的情况艰难,需要英明领导者来担当责任。而“人推仓扁医”则指人们寄望于有才能的医生来治愈蜀地的疾病。这两句表达了人们对赵侍郎才华出众、能够拯救蜀地的期望。
接着诗中写道“惜哉当局晚,为此历阶谁。”这里的“惜哉当局晚”表达了对赵侍郎去世时机不巧的遗憾之情,意味着他离世时尚有未尽的责任。而“为此历阶谁”则意味着为了担负起赵侍郎的职责,历代人才能够接续他的事业。
下一段诗句“公在民犹望,公在民犹望,公亡事转顾。”反复强调了人们对赵侍郎的期待和对他能够回头顾及蜀地事务的希望。这里的“公”指的是赵侍郎,他的离世使得人们对他的依赖和期望更加强烈。
最后两句诗写道“忠魂千古在,近有紫岩知。”这表达了对赵侍郎忠诚精神的赞颂和敬意。他的忠魂将永存于人们心中,世代传颂。而“紫岩”可能是指当时在蜀地的知名学者、文化名人,他们将继承和传承赵侍郎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赵侍郎的怀念和对他的称颂,表达了对他的才干和忠诚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蜀地的期望和对未来的希冀。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展现了作者的感慨和对故人的追思,具有浓厚的宋代时代特色。
梅开壍边勿渠陋,倚竹长年固成瘦。风期唤得高人就,几度行看仍落齅。是花佳处绝难摹,思虽宛转终不如。我诗有愧渭南赵,君句自续东湖徐。
日月高奔,金波满泛,七返九还延祚。真精应物,大道潜身,恍惚妙通玄路。直待阳生,造化神丹,龙虎紫霄天府。这瑶函、宝篆天机,须仗至人开悟。长生道、固蒂深根,仙家活计,烹炼汞铅为务。炉辉五彩,鼎耀三光,识取本来宗祖。明月楼前,睹个金蝉,飞舞翠峰明宇。把凌云一志,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渴令平生病,年来病更多。腰仍难老折,肠亦旧无他。知已眠三迳,逢秋欲七歌。勋名邮传尔,唯日饮无何。
[姑洗羽一奏]温然仁矣,熙然春矣。龙驾帝服,穆将临矣。我酒清矣,我肴洱矣。我乐备矣,我神顾矣。
千年石虎产麒麟,一角通身五彩明。金锁玉关浑掣断,毗卢界内鼓烟尘。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