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宣公祠》

公不生唐世,贞元事若何。
主恩思报切,臣罪忤时多。
佞舌攻何忍,刚肠死不磨。
倚兰凝伫久,一鹭点沧波。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宣公祠》是李曾伯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宣公祠
公不生唐世,
贞元事若何。
主恩思报切,
臣罪忤时多。
佞舌攻何忍,
刚肠死不磨。
倚兰凝伫久,
一鹭点沧波。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宣公的敬意和忧思。宣公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贤明君主,他并没有生活在当时的唐朝,而是生活在一个不同的时代。诗中,作者思考着贞元时期的事情,贞元是唐朝贞观年间的一段时期,作者以此为引子,探讨了君臣之间的关系、恩情和罪过。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君臣关系的思考和君主的敬意。诗词开头两句“公不生唐世,贞元事若何”,表达了宣公并非生活在唐朝,而是在另一个时代,作者因此思索起当时的贞元时期的事情。接着,诗词转向了主恩和臣罪的议题。作者提到主恩,表明臣子应当对君主的恩情深感思考和报答之切。然而,作者也提到臣子的罪过,表示在时代的变迁中,臣子们往往会犯错或忤逆君主。接下来的两句“佞舌攻何忍,刚肠死不磨”,表明作者对于佞言和谗言对君臣关系的破坏感到愤慨,同时强调了君臣应该保持坚定的品德和正直的态度。最后两句“倚兰凝伫久,一鹭点沧波”,通过借景抒发作者的忧思之情。兰花是高雅、清香的象征,倚兰表示作者长时间思索君臣关系的深度思考。而一只鹭鸟点破了沧波,意味着作者希望能够在动荡的世局中保持清廉和正直的品德。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对君臣关系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宣公的敬意和对时代变迁的忧思,同时强调了忠诚、正直和清廉的重要性。

  • 《吴少由惠诗百篇久未及谢又以委贶勉次来韵》

    江左一世称名公,首出刘惔与王-濛。自高直以天自况,何止数仞言高墉。虚声一传实何在,但知景附而风从。我朝诸公门户阔,普纳万象如虚空。群才俱入大鑪鞴,铸人端如金在鎔。又如东君一布令,白者自白红自红。岩岩千载玉局老,少年径以吾道东。首干乐全次六一,二公自是燕许宗

  • 《早秋江行》

    回望湓城远,西风吹荻花。暮潮江势阔,秋雨雁行斜。多醉浑无梦,频愁欲到家。渐惊云树转,数点是晨鸦。

  • 《渔父》

    衡岳早来雨,湘江增绿波。小舟浮似屋,香草结为蓑。水定见鱼影,夜清闻櫂歌。悠悠百年梦,醒少醉时多。

  • 《句》

    杜宇啼时花正开。惨惨风林叫竹鸡,冥冥山路晓光微。尽在疏枝冷蕊中。一枝清峭临荒岸。

  • 《送僧在己归秀州》

    前岁嘉兴火,僧居化劫灰。四方持钵去,千里渡江来。心向王城讲,缘从海客回。水天闻唳鹤,不复有尘埃。

  • 《咏史诗》

    阿母瑶池宴穆王,九天仙乐送琼浆。漫矜八骏行如电,归到人间国已亡。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