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登寿沙楼和抑斋韵》

黄叶满林霜尚轻,蓼花披岸水犹生。
坐邀一段潇湘胜,元出钧陶手作成。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登寿沙楼和抑斋韵》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黄叶满林霜尚轻,
蓼花披岸水犹生。
坐邀一段潇湘胜,
元出钧陶手作成。

诗意:
这首诗以描写秋景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艺术的追求。通过描绘黄叶、霜、蓼花和水等自然元素,表达了秋天的氛围和景色。作者通过邀请朋友一同欣赏这一美景,展示了友情和共赏的意境。最后,诗人以钧陶之手作成的艺术品为比喻,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创作的崇敬。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婉约的语言,展现了秋天的景色和情感。首句“黄叶满林霜尚轻”,描绘了秋叶的丰富色彩和轻微的霜冻,给人一种淡雅而寂静的感觉。接着,“蓼花披岸水犹生”将读者的目光转向了水中的蓼花,形容其婀娜多姿的样子,生机盎然。这两句揭示了秋天的特点和景象。

第三句“坐邀一段潇湘胜”,通过邀请朋友共同欣赏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共享美的向往。这句诗中的“潇湘胜”指的是潇湘地区的山水胜景,形容了作者所在的地方也有类似的美景。最后一句“元出钧陶手作成”,以钧陶之手作成的艺术品为比喻,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创作的敬仰。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情感,展示了秋天的景色和情绪。通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传达了友情和艺术的价值。整首诗词在语言上优美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 《巫山高》

    巫山高高十二峰,君王魂梦已成空。上头多少闲云雨,尽在朝朝暮暮中。

  • 《蓦山溪》

    公寻做作,认取乌兔。上下要冲和,更左右、交加龙虎。搬传大药,须是入红炉,成锻炼,变银霜,一朵金花聚。清香远远,透过昆仑去。袅袅上青霄,结雯光、辉辉堪睹。玉堂里面,参从大罗仙。自怡喜,得长春,正处逍遥路。

  • 《观南北朝吟》

    方其天下分南北,聘使何尝绝往还。偏霸尚存前典宪,小康犹带旧腥膻。洛阳雅望称崔浩,江表奇才服谢安。二百四年能并辔,谩将夷虏互为言。

  • 《戎州》

    乱山围古郡,市易带群蛮。庾岭春耕少,孤城夜漏闲。往时边有警,征马去无还。自顷方従化,年来亦款关。颇能贪汉布,但未脱金钚。何足争强弱,吾民尽玉颜。

  • 《瑞鹤仙(暮春有感)》

    海棠花半落。正蕙圃风生,兰亭香扑。青英螟池阁。任翻红飞絮,游丝穿幕。情怀易著。奈宿酲、情绪正恶。叹韶光渐改,年华荏苒,旧欢如昨。追念凭肩盟誓,枕臂私言,尽成离索。记得忘却。当时事,那时约。怕灯前月下,得见则个,厌厌只待觑著。问新来、为谁萦牵,又还瘦削。

  • 《瑞香》

    呈外来香国,琼敷四出葩。娇姿不受暑,睡思却便茶。心里藏金粟,枝头簇紫芽。长安厌歌舞,还肯到侬家。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