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窗随分理残香,扫地关门付小苍。
连夜月无昨夜色,今朝雨有几朝凉。
白头凝望家千里,黄耳寄归书一箱。
遍问西畴全熟否,还乡百口免忧皇。
吴潜(一一九五~一二六二)(生年据《许国公奏议》卷二《再论计亩纳钱》“臣年二十三,蒙先皇帝亲擢之恩”推定),字毅夫,号履斋,宁国(今属安徽)人。渊弟。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授镇东军节度签判,改广德军。召爲祕书省正字,迁校书郎。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通判嘉兴府(《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权发遣府事。五年,迁淮西总领(《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一)。歷知建康府、隆兴府、太平州、庆元府、平江府、镇江府、临安府。以言官论列,请致仕。起爲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改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徙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入爲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二年罢(《理宗本纪》三)。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再判庆元府,移判宁国府。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进封许国公(《理宗本纪》四)。景定元年(一二六○)以谏阻贾似道建储之议,谪建昌军,寻徙潮州。二年,责循州安置。三年卒于贬所(《理宗本纪》五)。有《许国公奏议》四卷。诗文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收辑遗文编爲《履斋遗稿》四卷,但所辑面不广。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吴潜诗,第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履斋遗稿》及《两宋名贤小集·四明吟稿》爲底本,第二、三卷以《开庆四明续志》所收之《四明吟稿》二卷爲底本,散见他书之诗编爲第四卷。
《六用喜雨韵三首》是宋代吴潜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午时,我坐在窗前,随着风吹来的余香,舒展思绪。我清扫了房间,关上门,将一切烦忧都交付给了岁月。连绵的夜晚,月亮没有昨夜的明亮,而今日的雨水带来几分凉意。
白发苍苍的我凝视着千里之外的家园,黄色的信封里装着我寄回的家书。我四处打听西畴的消息,希望一切安好。如果能安然回到故乡,百口之家将不再忧虑君王的命运。
诗意: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窗前的香气、清扫房间和关闭门窗的动作,诗人将烦忧与纷杂的事物排除,使自己沉浸在宁静的氛围中。诗中描绘了月色的变化和雨水带来的凉意,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和生活的变迁。诗人通过自己白发和黄色的信封,表达了对家园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最后,诗人希望一切安好,回到故乡后不再忧虑。
赏析: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故乡的眷恋。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昨夜和今朝、明亮和凉意的对比,表达了时间的变迁和生活的无常。诗人通过窗前的香气、清扫房间和关闭门窗的动作,展现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表达了对烦忧的排遣。诗中的白发和黄色的信封,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情感的寄托,增加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层次。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并寄托了回乡的希望和对家庭安定的祝愿。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家园的思念,展现了生活的变迁和对宁静的追求。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生活的变幻,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家园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君亲同是先王道,何如骨肉一处老。也知臣子合佐时,自古荣华谁可保。
去年夏旱秋不雨,海畔居民饮咸苦。今年春暖欲生蝝,地上戢戢多于土。预忧一旦开两翅,口吻如风那肯吐。前时渡江入吴越,布阵横空如项羽。(去岁钱塘见飞蝗自西北来,极可畏。)农夫拱手但垂泣,人力区区固难御。扑缘发尾困牛马,啖啮衣服穿房户。坐观不救亦何心,秉畀炎火传自
伊人茂天爵,恬澹卧郊园。傲世方隐几,说经久颛门。浩歌曳柴车,讵羡丹毂尊。严霜被鹑衣,不知狐白温。游心羲文际,爱我相讨论。潢污忽朝宗,传骑令载奔。峥嵘岁阴晚,愀怆离念繁。别馆丝桐清,寒郊烟雨昏。中饮见逸气,纵谈穷化元。伫见公车起,圣代待乞言。
巨鳞非尺泽,多目漫污池。网漏从今日,筌忘复几时。饔人颜惨淡,渔子兴参差。岂似任公捷,群鳌一钓丝。
虽寄上都眠竹寺,逸情终忆白云端。闲登钟阜林泉晚,梦去沃洲风雨寒。新试茶经煎有兴,旧婴诗病舍终难。常闻秋夕多无寐,月在高台独凭栏。
其一蹈海鲁连不帝秦,茫茫烟水着浮身;国民孤愤英雄泪,洒上鲛绡赠故人。其二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揽大荒;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