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谢世颂三首》

生在湖州新市上,死在循州贡院中。
一场杂剧也好笑,来时无物去时空。

作者介绍

吴潜(一一九五~一二六二)(生年据《许国公奏议》卷二《再论计亩纳钱》“臣年二十三,蒙先皇帝亲擢之恩”推定),字毅夫,号履斋,宁国(今属安徽)人。渊弟。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授镇东军节度签判,改广德军。召爲祕书省正字,迁校书郎。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通判嘉兴府(《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权发遣府事。五年,迁淮西总领(《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一)。歷知建康府、隆兴府、太平州、庆元府、平江府、镇江府、临安府。以言官论列,请致仕。起爲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改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徙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入爲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二年罢(《理宗本纪》三)。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再判庆元府,移判宁国府。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进封许国公(《理宗本纪》四)。景定元年(一二六○)以谏阻贾似道建储之议,谪建昌军,寻徙潮州。二年,责循州安置。三年卒于贬所(《理宗本纪》五)。有《许国公奏议》四卷。诗文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收辑遗文编爲《履斋遗稿》四卷,但所辑面不广。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吴潜诗,第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履斋遗稿》及《两宋名贤小集·四明吟稿》爲底本,第二、三卷以《开庆四明续志》所收之《四明吟稿》二卷爲底本,散见他书之诗编爲第四卷。

作品评述

《谢世颂三首》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吴潜。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对生死的思考,同时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幽默的态度。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谢世颂三首》中文译文:
生在湖州新市上,
死在循州贡院中。
一场杂剧也好笑,
来时无物去时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一种幽默而深刻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死亡的思考。诗的开头写道,作者生于湖州新市,这里象征着繁华热闹的世界。而结尾则描述了作者死于循州贡院,贡院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所,代表着功名利禄的追求。通过将生与死放在不同的背景中,作者展现了人生的瞬息万变和无常。

诗的第三句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幽默态度。他将整个人生比作一场杂剧,意味着人世间的一切都是一场戏剧般的虚幻和荒诞。作者以一种轻松的语调来描述自己的经历,暗示着他对人生的豁达和对命运的接受。

最后一句"来时无物去时空"是整首诗的精华所在。这句话道出了作者对生死之谜的思考。生命的来临似乎毫无预兆,而死亡却将人带入了无尽的虚无之中。作者通过对生死的对比,传达了生命的短暂和人类存在的脆弱。同时,这句话也暗示了人生的真正意义不在于物质的积累,而在于超越世俗的追求。

总的来说,吴潜的《谢世颂三首》通过幽默和深刻的描写,勾勒出了人生的无常和荒诞。诗中表达了对生命的洞察和对命运的接受,传递了超越物质追求的哲理。这首诗词引人深思,让人反思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 《樵人十咏·樵谿》

    山高谿且深,苍苍但群木。抽条欲千尺,众亦疑朴樕。一朝蒙翦伐,万古辞林麓。若遇燎玄穹,微烟出云族。

  • 《登女郎台》

    女郎名字本风流,好与州人作胜游。倘使此台呼丑女,汝阴城里一荒丘。

  • 《句》

    浪痕自记岑彭□,冈势云依陆抗城。

  • 《晓行板桥村》

    水关西路听鸡鸣,岭月初沉晓雾平。人响间闻茅店语,马蹄连上板桥声。悠悠渐喜乡山近,琐琐偏知旅态生。更下长陂说徒侣,天明须趁及先行。

  • 《郑检法久病将起以诗速之》

    诗人贪睡费朝衙,卧看香奁晖碧鸦。已向中秋阻丹桂,莫教重九负黄花。曈曈初日关农事,冉冉闲情近物华。已辨作糕寻故事,速来同醉落鸟纱。

  • 《读唐人愁诗戏作》

    少时唤愁作底物,老境方知世有愁。忘尽世间愁故在,和身忘却始应休。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