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山堂里小春寒,觞政诗囊甚有欢。
重客分明知小李,美人自在写猗兰。
直须博都去纫佩,只欠香来劣可餐。
菊磵一枝光洒落,不妨人作易芳看。
王迈(《永乐大典》引作王君实)(一一八四~一二四八),字实之,一作贯之,号臞轩,仙游(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潭州观察推官,改浙西安抚司干官。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爲考试官,因显擿详定官不公被黜。调南外睦宗院教授,时真德秀知福州,力爲之助。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试馆职,次年,爲秘书省正字(《南宋馆阁续录》卷九),轮对直言,忤旨,出通判漳州。又因应诏言事,削秩免官。久之,復通判漳州。淳祐元年(一二四一)通判吉州,迁知邵武军。八年卒,年六十五(《后村大全集》卷一五二《臞轩王少卿墓志铭》)。有《臞轩集》二十卷(《续文献通考》),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等辑爲十六卷,其中诗五卷。《宋史》卷四二三有传。 王迈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兰花》是宋代诗人王迈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渴望。
译文:
在山堂里,小春天仍有些寒冷,
欢庆的酒宴上,政和的诗篇袋子里装满了快乐。
重要的客人们都能分辨出小李,
美丽的女子自在地写下猗兰花。
必须将佩饰纷纷送给博学多才的人,
只缺少芬芳的香气来增添餐宴的美味。
只有一枝菊磵洒下光芒,
毫不妨碍人们轻易地赏析芳香。
诗意和赏析:
《兰花》以春日山堂中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述酒宴、诗篇和美人等元素,展现了一幅充满欢乐和美好的画面。诗中的“小春寒”表明春天虽已到来,但气温仍有些寒冷,揭示了季节交替的特点。诗人将酒宴和诗篇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文化的推崇和对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视。他赞美了一个叫做小李的人,显示了对他聪明才智的认可。诗中的“猗兰花”象征着美丽的女子,她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诗人希望能将珍贵的佩饰送给博学多才的人,以彰显他们的品位和地位。然而,他认为餐宴还缺乏芳香的香气,暗示了物质享受的不完美。最后,诗人提到一枝菊磵,它散发出光芒,表明美好的事物无需特意营造,人们只需轻松地欣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几个富有意象的元素,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整体上,诗意积极向上,赏析起来给人一种愉悦和舒适的感觉。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