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疏明明点败棋,次篇字字比元龟。
人中龙定子瞻是,殿上龙非安世谁。
王迈(《永乐大典》引作王君实)(一一八四~一二四八),字实之,一作贯之,号臞轩,仙游(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潭州观察推官,改浙西安抚司干官。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爲考试官,因显擿详定官不公被黜。调南外睦宗院教授,时真德秀知福州,力爲之助。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试馆职,次年,爲秘书省正字(《南宋馆阁续录》卷九),轮对直言,忤旨,出通判漳州。又因应诏言事,削秩免官。久之,復通判漳州。淳祐元年(一二四一)通判吉州,迁知邵武军。八年卒,年六十五(《后村大全集》卷一五二《臞轩王少卿墓志铭》)。有《臞轩集》二十卷(《续文献通考》),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等辑爲十六卷,其中诗五卷。《宋史》卷四二三有传。 王迈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读王伯大都承奏疏》是宋代文人王迈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首疏明明点败棋,
次篇字字比元龟。
人中龙定子瞻是,
殿上龙非安世谁。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王迈读王伯大都承奏疏的心情和感慨。王伯承奏的奏疏中,首篇明确指出了失败的原因,像是明晃晃的点燃了一盏落败的棋局。次篇的每个字都像元龟一样,比喻其深思熟虑,富有智慧。在所有人中,只有子瞻能够明确龙的位置,而在朝廷上,没有人能够确保龙的存在,因为真正的龙不是安于世俗的。
赏析:
这首诗词以王迈读王伯大都承奏疏为素材,表达了作者对时局和朝廷的观察和思考。通过比喻手法,将王伯的奏疏形象地描绘出来。首疏明明点败棋,点明了奏疏中所指出的失败之处,显示了王伯的才智和洞察力。次篇字字比元龟,强调了王伯在写作奏疏时的深思熟虑和智慧。诗的后两句通过对人中龙和殿上龙的对比,暗示了朝廷中虚伪和真正权力的分化。整首诗词写意深邃,通过简洁而精准的表达,传达出对现实的思考和对真相的追寻。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