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霜一节感亲恩,褒诏东来耀里门。
孝敬自能通造物,否臧勿用较烦言。
灵棒未老须三斧,拍桂归来共一尊。
须信倚门朝夕望,未空六馆驻何蕃。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歷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着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祕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爲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余。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二卷。
《送道传达室侄补中国学二首》是宋代程公许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表达对补授学位的侄子的祝福和鼓励为主题,展示了作者对家族成员的关怀和对传统学问的重视。
诗词中的“冰霜一节感亲恩,褒诏东来耀里门”表达了作者对家族长辈的敬爱之情。通过冰霜的比喻,传递了家族传统的坚韧和坚持,同时也表达了对亲人的感激之情。接下来的“孝敬自能通造物,否臧勿用较烦言”强调了孝顺和敬老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尽孝的行为才能真正与天地万物相通。这里的“否臧”指责任和义务,作者表示不需要过多言辞的繁琐辩解,而是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
在下一句中,“灵棒未老须三斧,拍桂归来共一尊”展现了作者对侄子学业的期许和鼓励。这里的“灵棒”指代学问,表示学问的力量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减退,仍然需要不断努力。而“三斧”则意味着要不断磨炼和提高自己的才能,以成就更高的境界。最后一句“须信倚门朝夕望,未空六馆驻何蕃”表达了作者对侄子的期望和希望,希望他能在学问上有所成就,不辜负家族的期待和努力。
这首诗词通过表达对家族亲人的感激和关怀,以及对传统学问的重视和鼓励,展现了作者作为长辈和学者的责任与期望。同时,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诗意更加深远,寓意深刻。整体上,这首诗词充满了家族情感和教育意义,是一首富有温情和敬意的作品。
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四五枝。撒手行时无畦碍,更无一物可相随。
煌煌六世学,兀兀门亦专。耕道宜有秋,而我适旱乾。疏鬓日月迈,破衣霜雪单。谁谓四海宽,已觉一饱难。失计堕簿领,署判手为酸。皇家挈天纲,昨下如纶言。冷眼看匠手,雌黄英俊间。华堂玉尘动,绣帘香鸭残。为国得一人,可使天下字。当时呼画师,我愧宁不然。策勋径投笔,守志
草木渐知春,萌芽处处新。从今八千岁,合抱是灵椿。
投荒弥远凶徒炽,出督清之狡计行。得柄欺君例如此,国亡徒剩正人名。
谁作东州客,支公合往还。想无诗外事,聊辍定中閒。拂石须相憩,留云欲共攀。为寻梅发处,先过向南山。
平生漫浪老清晖,却埽丘园属少微。世乱伤心青眼旧,天涯流泪白云飞。羁愁只忆中山酒,贫病长悬子夏衣。泽畔行吟谁念我,祗应形影自相依。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