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昔交诸季,曾闻说长公。
圣涯探窔奥,词藻亦精工。
偶幸趋势徵诏,方当顺下风。
飚斿无处问,延伫鬓飞蓬。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歷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着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祕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爲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余。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二卷。
《挽桃源使君虞公二首》是宋代诗人程公许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已故的使君虞公的悼念之情,借以抒发对虞公高尚品德和卓越才华的赞美之情。
诗词通过回忆与虞公的交往,表达了作者对虞公的深厚感情。他曾听闻虞公的美名,知道虞公在人生的道路上探索和追求卓越,用词华丽而精妙。偶然的机缘使作者有幸得到了徵诏(皇帝的任命),成为虞公的随从。作者感到自己应该顺应时机,秉承虞公的志向。然而,虞公已经逝去,作者只能默默地等待着他的指引,感受着他的精神与思想在自己心中的飘荡。
这首诗词的译文和赏析如下:
《挽桃源使君虞公二首》
译文:
曾经与虞公相交,听闻他的美名。
他探索圣明的境界,用词华丽而巧妙。
我曾有幸得到皇帝的任命,成为他的随从。
此刻我应顺应时机,但无从寻问他的指引。
我等待着,思绪如飞蓬般飘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逝去的虞公的怀念之情。作者通过回忆与虞公的交往,向读者介绍了虞公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华。虞公探索圣明的境界,使得他的词藻华丽而精妙。作者曾有幸成为虞公的随从,但此刻虞公已经离世,作者只能默默等待着他的指引。诗词以略带忧伤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虞公的景仰和思念之情,也展现了对虞公精神传承的希望。
整首诗词运用了华丽而凝练的辞章,通过对虞公的赞美和自己的感叹,展示了作者对虞公的景仰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词中的"飞蓬"形象,象征着作者内心的浮动和期待,同时也凸显了虞公的精神在作者内心中的漂泊和指引。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虞公的深情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河汉澈,碧霄晴。九华仙子以凡尘。凉夜山头吹玉笛,纤云卷尽月分明。
翠作浮洼玉作觞,连蜷浮动玉生香。手中风露分炎国,窃里乾坤入醉乡。满座争夸赛鹦鹉,可人曾忆盖鸳鸯。江长月白空痕在,一夜花神怨索郎。
老荷宽恩许退耕,丝毫无报亦何情。民贫乐岁尚艰食,道丧异端方肆行。党祸本从名辈出,弊端常向盛时生。古人骨冷青松下,谁起英魂与细评?
面目风霜,身心春阳。用杀活之手段,整宗祖之纪纲。秋生野水鱼潜稳,月在寒松鹤梦长。
老去茆檐只负暄,重烦冠缓到柴门。纡金何有功名望,束带岂堪宾客言。璀璨章身同赐马,差池接翼愧廷鵷。折腰重起平生愧,诿曰何知鹤在轩。
吟风丛竹有清音,如诉昏灯掩抑心。将欲梦谁今夜永,偏教囚我万山深。迮飞不着诗徒作,镊白多方老渐侵。便付酣眠容鼠啮,独醒自古最难任。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