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命千里驾,惨别缓三叠歌。
幸祖帐得少住,奈征夫催发何。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歷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着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祕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爲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余。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二卷。
《与子先足及伯畅甥别投宿明月山客邸怅然有赋》是宋代程公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与子先足及伯畅甥别投宿明月山客邸怅然有赋
相思命千里驾,
惨别缓三叠歌。
幸祖帐得少住,
奈征夫催发何。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离别之情和相思之苦。诗人与友人子先足和伯畅的侄子告别,他们将分别投宿在明月山的客邸。诗人怅然感叹,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他们要分别千里迢迢地驾车离去,离别之情深重,歌声悲凉。虽然有幸能在祖先的帐下稍作停留,但是作为征夫,他必须迅速启程,时间不容耽搁。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离别的情感,情感真挚而深沉。诗人通过使用动词和名词的组合,如「相思命千里驾」和「惨别缓三叠歌」,描绘了离别时的痛苦和悲凉。诗人的思绪在离别之际怅然有赋,他感叹自己虽然有幸在祖先的帐下短暂停留,但是作为征夫,他必须面对离别的压力和迫切的出发。
这首诗词通过对离别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宋代人对家园的眷恋和对征途的思虑。诗人既表达了自己的个人情感,又体现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普遍心态。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这首诗词在文学作品中独具价值。同时,诗中使用的描写手法简练而有力,使得情感更加直接地传达给读者。
萍岸新淘见碧霄,中流相去忽成遥。空馀孤屿来诗景,无复横槎碍柳条。红旆路幽山翠湿,锦帆风起浪花飘。共知浸润同雷泽,何虑川源有旱苗。
知君夙昔爱登山,特地相携上峻峦。岂但登高如杜牧,故应访旧忆未宽。凝眸直欲小东鲁,振袂如将近广寒。幸有酒尊供笑语,不愁归路十分难。
恩爱周姻族,宽和善里闾。年高无悔吝,身没有名誉。愿见今何及,从游旧亦疏。若修耆旧传,言行可追书。
举世皆问人,唯师独求己。一马无四蹄,顷刻行千里。应笑北原上,丘坟乱如蚁。
北风昨夜来,大雪忽三尺。不愁送侬寒,但愁断欢迹。
搆厦当高巘,登临称遁仙。澄波寒浸郭,叠翠冷搘天。野艇浮残照,僧楼儭淡烟。此中无俗物,自可会清贤。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