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际半轮月,神工幻怪奇。
本来无显晦,何自有盈亏。
岚雾凝蟾彩,藤萝影桂枝。
能令万里客,为尔忆峨眉。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歷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着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祕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爲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余。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二卷。
《题信州半月岩》是宋代程公许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信州的半月岩,表达了对大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旅行的怀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岩际半轮月,神工幻怪奇。
本来无显晦,何自有盈亏。
岚雾凝蟾彩,藤萝影桂枝。
能令万里客,为尔忆峨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的诗意是描绘信州的半月岩,以及在这种神奇的景观中所引发的思考。诗人以诗意深远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旅途的牵挂。
首先,诗中的半轮月在岩际映照,展现出岩石和月光的交融之美,同时也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种景象具有幻化的特点,使人们不禁感叹自然之奇妙。
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月亮本来无显晦,为何会有盈亏之变化?这个问题引发了对天象变化的思考,暗示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和对宇宙奥秘的思考。
诗中还出现了岚雾凝蟾彩的描绘,暗示了岩际的雾气和月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美丽的景色。藤萝影桂枝的描写则显示了大自然的繁茂和生机,使人们对信州的自然风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能够引发旅人对峨眉山的思念。这里的万里客指的是远道而来的旅人,他们在欣赏半月岩的同时,也会因此而回忆起峨眉山的美景。这种情感的共鸣使诗人与旅人产生了一种心灵的连接。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半月岩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思考,传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旅途的怀念之情。诗人通过景物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将自然与人的情感相融合,使读者在阅读诗词时能够产生共鸣,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壮丽。
江流清浅外,山色有无中。平田坡岸回曲,一目望难穷。波面轻鸥容与,沙际野航横渡,不信画图工。路入神仙宅,翠锁梵王宫。俯晴郊,增胜既,气横空。云林城市层列,知有几重重。更上危亭高几,徙倚栏干虚敞,象纬逼璇穹。要尽无边景,烟雨看空_。
静者宜膺寿,胡为忽梦楹。伤嗟见行路,优典识皇情。徒泣巴山路,终悲蜀道程。弟兄仁达意,千古各垂名。
千金常恨邻难买,一笑那知盖已倾。
重衾又重茵,盖覆衰孏身。中夜忽涕泗,无复及吾亲。须臾残漏歇,吏报国忌辰。凌旦骑马出,溪冰薄潾潾。路傍饥冻者,颜色颇悲辛。饱暖我不觉,羞见黄州民。昔贤终禄养,往往归隐沦。谁教为妻子,头白走风尘。修身与行道,多愧古时人。
江树何霏微,遥山苍翠里。秋风吹裳衣,人影桥下水。
节高终不起,死恋九华山。圣主情何切,孤云性本闲。名传中国外,坟在乱松间。依约曾栖处,斜阳鸟自还。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