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罴花石戍,梦蝶古渝津。
秀子嗣荣禄,诸郎皆聘珍。
笄珈陪墓窆,雾雨暗车尘。
今代谁班范,牵连汉传循。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歷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着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祕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爲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余。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二卷。
《挽前眉州君廖子长二首》是宋代程公许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卧罴花石戍,
梦蝶古渝津。
秀子嗣荣禄,
诸郎皆聘珍。
笄珈陪墓窆,
雾雨暗车尘。
今代谁班范,
牵连汉传循。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景象,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思考。诗中提到了一些地名和人物,以及一些隐晦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度感悟。
赏析:
这首诗词以景物描写和寓意隐喻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作者对过去时光和现实境遇的思考。
首先,诗中的“卧罴花石戍,梦蝶古渝津”描绘了一幅宛如画卷的景象。卧罴花石戍可能是一座古老的军事防御建筑,而梦蝶古渝津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这两个地名暗示了过去的辉煌和梦幻般的美好,与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次,诗中提到了“秀子嗣荣禄,诸郎皆聘珍”。这里的秀子指的是有才华的年轻人,嗣荣禄表示他们得到了荣耀和地位的继承,而诸郎也都被重用。这些描写表明了过去的时代曾经有过辉煌和繁荣,人才辈出,社会安定。
然而,在第三和第四句中,诗人揭示了现实的困境。他提到了“笄珈陪墓窆,雾雨暗车尘”,暗示了现实世界中的衰败和困顿。笄珈可能是指女子的发饰,陪墓窆则表示陪葬的墓穴,这表明了过去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人们陷入了颓废和失落之中。
最后两句“今代谁班范,牵连汉传循”则是对现实的思考。诗人询问现代的时代中,谁能像过去那样有所作为,继承和发扬汉代的传统。这也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期望,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现状的担忧。
综合来看,这首诗词以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思考为主题,通过景物描写和寓意隐喻,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时,诗中的对比和反思也引发了读者对自身时代和社会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平生虎力鼎可扛,愤气不作咸阳降。江东子弟累千百,谁知国士元无双。一夕楚歌四面起,伯图未就人怀邦。自古功业有再举,何不隐忍过乌江。
最怜半见或不见,更惜欲开犹未开。树远祗疑随水去,枝低还似傍人来。不堪小蕊樽前落,可忍残红砌下堆。著尽工夫春自去,不须风雨恶相催。
登登山路行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风动叶声山犬吠,一家松火隔秋云。
节运时气舒。秋风凉且清。闲居心不娱。驾言从友生。翱翔戏长流。逍遥登高城。东望看畴野。回顾览园庭。嘉木凋绿叶。芳草纤红荣。骋哉日月逝。年命将西倾。建功不及时。钟鼎何所铭。收念还寝房。慷慨咏坟经。庶几及君在。立德垂功名。
授銊天教锦故乡,公心泉石不旂常。沙堤正自恐不免,野渡安能久退藏。羡子白刘从绿野,顾予鸡犬愧旌阳。衮衣会趁春风入,野服犹堪谒道傍。
帝膺永福,功靡声有。既尊圣父,亦燕寿母。怡怡在宫,大典时受。彤管纪之,天长地久。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