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岩前访德人,分明枯菌茁芽新。
趋庭领会传心法,一笑陈编万古春。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歷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着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祕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爲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余。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二卷。
《和家恭伯韵别曹扬休还涪陵五首》是宋代程公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读易岩前访德人,
分明枯菌茁芽新。
趋庭领会传心法,
一笑陈编万古春。
诗意:
诗人访问易岩前辈,寻求道德的指导。他发现,即使是看似凋零的菌类,也能重新茁壮成长。诗人急切地希望能在庭院中领悟到传承的心法,一旦领悟,便能把这份心法传承下去,就像一笑间陈述着编织出的永恒之春。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道德智慧的追寻和传承的意愿。诗人通过读易岩的前人的行为和思想,发现即使是看似枯萎的事物也有新生的可能。这种观察启发了他对庭院传承心法的渴望。一旦他领悟到这份心法,他将能够将其传承给后人,成为永恒的春天。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德智慧的渴望和对传承的重视。通过对枯菌茁芽的描述,诗人用微妙的意象传达了生命的延续和思想的传承的重要性。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将道德智慧传递给后人,使之在万古之中永葆青春。
整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传承的追求和对永恒价值的思考。它提醒人们在追求个人成就的同时,也要关注道德智慧的传承和延续。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中微小的变化,寄寓了对于人类文化传统的思考和传承的重要性,给人以启迪和反思。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