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园犹记赏花同,忍看前旌照眼红。
民命一丝悬晷刻,仁心触处作春风。
棣华韡韡天伦厚,湑叶裳裳世泽隆。
万事纷纷缘手尽,只将孝友诏无穷。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嘉泰二年(一二○二),召爲国子正,次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一二○五),召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次年出知嘉定府。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丁父忧,筑室白鹤山下,开门授徒。起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擢潼川路提点刑狱,歷知遂宁、泸州、潼川府。十五年,召爲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因言事以首倡异论、朋邪谤国黜靖州居住。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起爲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謚文靖。遗稿由其子近思、近愚刊行,传世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九卷。事见本集卷首宋淳祐九年吴渊序、清缪荃孙《魏文靖公年谱》,《宋史》卷四三七有传。 魏了翁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开庆元年刻本爲底本(此本有残缺,据目录,卷首即夺《游古白鹤山》、《和薛秘书绂闻鸦韵》、《和虞永康刚简沧江鹤再诞雏》三诗,但实爲传世诸本之祖)。校以明嘉靖吴凤高翀刻本(简称吴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朱邵州挽诗》是宋代文学家魏了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朱邵州挽诗
杏园犹记赏花同,忍看前旌照眼红。
民命一丝悬晷刻,仁心触处作春风。
棣华韡韡天伦厚,湑叶裳裳世泽隆。
万事纷纷缘手尽,只将孝友诏无穷。
中文译文:
桃花园仍记共赏花,忍看前方旌旗照人眼红。
民众命运悬于一丝,仁心触动之处化作春风。
家庭和睦温馨,子孙福泽丰隆。
万事纷繁皆因尽力,唯有孝友之德永无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朱邵州为背景,描绘了一幅仁爱和家庭美满的图景,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和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的开篇,以杏园赏花为引子,表达了文人与友人共同欣赏花景的愉悦情景。然而,下文却出现了“前旌照眼红”的描绘,暗示着社会动荡和人民的痛苦。这里的“前旌”可能指的是战乱或政治不安,给人们带来了困扰和忧虑。诗人以“照眼红”来形容人们的遭遇和内心的不安,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关切之情。
接着,诗人以“民命一丝悬晷刻”表达了人民生活的脆弱和摇摆不定的命运。一丝之差,就可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和命运的转折。然而,诗人并未陷入悲观,而是通过“仁心触处作春风”来表达他对仁爱和温暖力量的信仰。仁爱之心如春风般触动人们的内心,为社会带来希望和温暖。
接下来的两句“棣华韡韡天伦厚,湑叶裳裳世泽隆”描绘了家庭和谐、子孙昌盛的美好景象。诗人以鲜艳的棣花和盛满水珠的荷叶来比喻家庭的幸福和子孙的繁荣。这里的“天伦厚”和“世泽隆”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幸福和子孙盛泽的美好祝愿。
最后两句“万事纷纷缘手尽,只将孝友诏无穷”展现了诗人对孝道和友情的推崇。诗人认为,尽管在世事纷繁中,人们的努力可能无法左右所有事情的发展,但孝道和友情却是无穷无尽的。这里的“孝友诏”指的是孝道和友情的教诲,表达了诗人对这些美德的推崇和追求。
总的来说,《朱邵州挽诗》描绘了一个在社会动荡中追求仁爱、家庭和睦的理想景象。诗人通过描绘花园赏花、民众命运、家庭和谐和孝友之德等多个层面,表达了他对社会和个人命运的关切,并强调了仁爱和家庭美满的重要性。整首诗词充满了对人间美好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期望,以及对孝道和友情的赞颂。
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四五枝。撒手行时无畦碍,更无一物可相随。
煌煌六世学,兀兀门亦专。耕道宜有秋,而我适旱乾。疏鬓日月迈,破衣霜雪单。谁谓四海宽,已觉一饱难。失计堕簿领,署判手为酸。皇家挈天纲,昨下如纶言。冷眼看匠手,雌黄英俊间。华堂玉尘动,绣帘香鸭残。为国得一人,可使天下字。当时呼画师,我愧宁不然。策勋径投笔,守志
草木渐知春,萌芽处处新。从今八千岁,合抱是灵椿。
投荒弥远凶徒炽,出督清之狡计行。得柄欺君例如此,国亡徒剩正人名。
谁作东州客,支公合往还。想无诗外事,聊辍定中閒。拂石须相憩,留云欲共攀。为寻梅发处,先过向南山。
平生漫浪老清晖,却埽丘园属少微。世乱伤心青眼旧,天涯流泪白云飞。羁愁只忆中山酒,贫病长悬子夏衣。泽畔行吟谁念我,祗应形影自相依。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