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里探幽识罔冥,易中观象见文明。
心虚有友皆三益,宇静无时不四并。
物理玩来成独笑,年华见惯渐忘惊。
只余亲友关天分,离合钟情不肯平。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嘉泰二年(一二○二),召爲国子正,次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一二○五),召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次年出知嘉定府。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丁父忧,筑室白鹤山下,开门授徒。起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擢潼川路提点刑狱,歷知遂宁、泸州、潼川府。十五年,召爲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因言事以首倡异论、朋邪谤国黜靖州居住。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起爲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謚文靖。遗稿由其子近思、近愚刊行,传世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九卷。事见本集卷首宋淳祐九年吴渊序、清缪荃孙《魏文靖公年谱》,《宋史》卷四三七有传。 魏了翁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开庆元年刻本爲底本(此本有残缺,据目录,卷首即夺《游古白鹤山》、《和薛秘书绂闻鸦韵》、《和虞永康刚简沧江鹤再诞雏》三诗,但实爲传世诸本之祖)。校以明嘉靖吴凤高翀刻本(简称吴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除夕前一日南叔兄会杨仲博杨季穆诗》是宋代魏了翁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玄妙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中文译文:
玄里探幽识罔冥,
易中观象见文明。
心虚有友皆三益,
宇静无时不四并。
物理玩来成独笑,
年华见惯渐忘惊。
只余亲友关天分,
离合钟情不肯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玄妙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于人生的领悟和感慨。首先,作者通过探索玄妙的世界、洞悉深邃的幽暗之处来认识到人生的晦涩和无法捉摸的真相。然后,作者通过研读易经,观察自然现象,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文明和智慧。这表明作者通过思考和观察,逐渐理解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诗词接着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体验。作者感到自己内心的空虚,但有了朋友的陪伴,这种虚幻感得到了滋养和提升,使心灵得到了滋润和成长。作者认识到宇宙的宁静和广袤,没有一刻不在与自己相融相合。这种感悟使得作者从物质的角度看待世界,成为一个独自嘲笑世俗的人。
随着岁月的流逝,作者逐渐习惯了年华的消逝,对于时间的流逝感到不再惊讶。最后,作者认为,唯有亲友的情谊才能超越天地之间的分隔,感情的离合是无法平静的,像钟声般永远不会停息。
这首诗词充满了哲理和思索,通过玄妙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和宇宙的领悟。同时,它也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和感激,以及对时间流逝和情感变化的深刻认知。
五十年间事,浑如晓梦馀。三郎南内里,何况老家奴。
汉祚惟永,神功中兴。夙驱氛祲,天覆黎蒸。三光再朗,庶绩其凝。重熙累叶,景命是膺。
池口至海口,望望三舍外。辰发莫已到,回首西日在。风师肯怜客,祖道烦一嗌。我舟疑凌虚,楚山真历块。蜚鸣相让疾,惊浪乃弗逮。穷涂坐局缩,颇尝得此快。遄迈自本图,阙供恐贻悔。未办问村胶,且计具薪菜。
银潢仙仗,离多会少,朝暮世情休妒。夜深风露洒然秋,又莫是、轻分泪雨。云收雾散,漏残更尽,遥想双星情绪。凭谁批敕诉天公,待留住、今宵休去。
秋日楼台在空际。画解声沈,历历寒更起。深院黄昏人独自。想伊遥共伤前事。懊恼当初无算计。些子欢娱,多少凄凉味。相去江山千万里。一回东望心如醉。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