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费参政挽诗》

党论危疑日,几微细补缝。
平舟行浪稳,暖气拆冰融。
风雨千閒屋,酸咸一鼎瓮。
人才关国本,谁念昔培封。

作者介绍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嘉泰二年(一二○二),召爲国子正,次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一二○五),召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次年出知嘉定府。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丁父忧,筑室白鹤山下,开门授徒。起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擢潼川路提点刑狱,歷知遂宁、泸州、潼川府。十五年,召爲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因言事以首倡异论、朋邪谤国黜靖州居住。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起爲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謚文靖。遗稿由其子近思、近愚刊行,传世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九卷。事见本集卷首宋淳祐九年吴渊序、清缪荃孙《魏文靖公年谱》,《宋史》卷四三七有传。 魏了翁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开庆元年刻本爲底本(此本有残缺,据目录,卷首即夺《游古白鹤山》、《和薛秘书绂闻鸦韵》、《和虞永康刚简沧江鹤再诞雏》三诗,但实爲传世诸本之祖)。校以明嘉靖吴凤高翀刻本(简称吴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费参政挽诗》
朝代:宋代
作者:魏了翁

诗意:
《费参政挽诗》是宋代文学家魏了翁的作品。诗中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通过描绘党派争论、修补裂痕、平稳前行、解冻冰寒、风雨困扰、酸甜相容等形象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关切和对人才培养的呼唤。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首两句“党论危疑日,几微细补缝”描绘了时局的紧张和党派争论的激烈,以及修补分裂的努力。接着,“平舟行浪稳,暖气拆冰融”表达了希望国家能够平稳前行,解决冰冷的问题。这里的平舟可以理解为国家,行浪稳则意味着国家在动荡中保持稳定。暖气拆冰融则寓意着希望能消除寒冷、团结和融洽的氛围。

接下来的“风雨千閒屋,酸咸一鼎瓮”描绘了时局的艰难和困扰。风雨是比喻困难和挑战,千閒屋则暗示着广大人民的困境。酸咸一鼎瓮可以理解为国家的苦涩和艰辛。

最后两句“人才关国本,谁念昔培封”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和对过去的回忆。人才是国家的根本,而过去培养的人才也需要被重视和铭记。这里的昔培封可以指代过去的辅政之才,呼唤当下也能够重视和培养人才,为国家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整首诗通过对具体的意象描写,传达了作者对国家的担忧和期望。作者希望国家能够团结一致,修补裂痕,平稳前行,解决困难,重视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 《题舍壁》

    草没孔明庐,尘流倚相书。家居四立壁,出驾独辕车。穷达本无择,死生良自如。镜湖三百里,处处侣禽鱼。

  • 《赠崔孝子》

    洪洞山前震鼙鼓,东家被杀西家虏。崔郎逃兵山更深,手引诸儿背驮母。须臾兵急行恐迟,月昏霜滑山险巇。大儿牵衣小儿哭,心在护母宁恋儿。仓皇弃儿巅岩里,永割慈情知必死。明朝邻里忽抱还,全家相看尽惊喜。我知此事由衷情,不有神护安能生。儿今拜父孙拜母,一家团栾居乐土。

  • 《春日山村晚步》

    寂寂柴门草色新,深深云树鸟啼春。夕阳西下东流急,不见沙头唤渡人。

  • 《跋临川梁译居士孝德记二首》

    秪个当时发一心,通天通地总渠临。芝兰玉树今争秀,岂但一枝生桂林。

  • 《同梦得和思黯见赠来诗中先叙三人同宴之欢…兼吟鄙怀》

    醉伴腾腾白与刘,何朝何夕不同游。留连灯下明犹饮,断送尊前倒即休。催老莫嫌孙稚长,加年须喜鬓毛秋。教他伯道争存活,无子无孙亦白头。

  • 《宿紫阁山北村》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