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乌云起天末,倏忽长驱半天阔。
云头到处急雨来。
雨脚错落飞河魁。
吹以南箕更豪横,打窗喷壁催吟咏。
恰惊瓦上碎珠跳,已快檐前银竹映。
平生不识南箕状,且看平畴翻翠浪。
恍然立我三湘间,欲著扁舟相跌宕。
风回雨霁天地新,良苗斗觉添精神。
天意更看七八月,明年无处可打蕨。
汪莘,字叔耕,休宁(今属安徽)人。不事科举,退安丘园读《易》,后屏居黄山。宁宗嘉定间应诏上书,不报。徐谊帅江东,以遗逸荐,亦不果。遂筑居柳塘上,囿以方渠,自号方壶居士,学者称柳塘先生。有《方壶集》。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新安文献志》卷八七有传。 汪莘诗,以明汪璨等刻《方壶存稿》爲底本。校以清雍正九年汪栋刻本(简称清刻本),并酌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九三《方壶存稿》(简称名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壶存稿》(简称四库本)所录诗。
《淳熙壬寅仲夏大雨写望》是宋代诗人汪莘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场仲夏大雨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和人与自然的亲近。
诗词中的乌云和急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乌云的出现预示着大雨的来临。雨点迅猛而有节奏地落下,如同飞河魁一般跌宕有致。南箕风吹过,更加猛烈横扫,雨水打在窗户上溅起水珠,仿佛破碎的珠子跳跃,银竹在屋檐下倒映出闪烁的光芒。
诗人表示自己素来不熟悉南箕的形状,但此时却看到了南箕风势激烈的景象,平畴仿佛被翻起的翠浪所覆盖。他忽然间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湖南的三湘之间,想要乘坐一艘小船在波浪中颠簸起伏。风停雨霁之后,天地焕然一新,农田里的苗木也因得到充足的雨水而茁壮成长,给人以精神的滋养。
最后,诗人提到了天意注视着七八月的变化,明年的七八月将无处可打蕨。这里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季节变迁的感慨,也展现了人们对丰收和美好未来的期盼。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夏日大雨的壮丽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情感体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丰收的期盼。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象化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雨水的洗涤和生命的活力。整首诗以写景为主,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示了宋代诗人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
江左一世称名公,首出刘惔与王-濛。自高直以天自况,何止数仞言高墉。虚声一传实何在,但知景附而风从。我朝诸公门户阔,普纳万象如虚空。群才俱入大鑪鞴,铸人端如金在鎔。又如东君一布令,白者自白红自红。岩岩千载玉局老,少年径以吾道东。首干乐全次六一,二公自是燕许宗
回望湓城远,西风吹荻花。暮潮江势阔,秋雨雁行斜。多醉浑无梦,频愁欲到家。渐惊云树转,数点是晨鸦。
衡岳早来雨,湘江增绿波。小舟浮似屋,香草结为蓑。水定见鱼影,夜清闻櫂歌。悠悠百年梦,醒少醉时多。
杜宇啼时花正开。惨惨风林叫竹鸡,冥冥山路晓光微。尽在疏枝冷蕊中。一枝清峭临荒岸。
前岁嘉兴火,僧居化劫灰。四方持钵去,千里渡江来。心向王城讲,缘从海客回。水天闻唳鹤,不复有尘埃。
阿母瑶池宴穆王,九天仙乐送琼浆。漫矜八骏行如电,归到人间国已亡。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