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幽赏》

禅房里花窠,静与水石会。
春禽更语默,夏日递明晦。
纷然众窍殊,趺坐凛无对。

作者介绍

叶适(一一五○~一二二三),字正则,号水心,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授平江节度推官,改武昌军节度判官,浙西提刑司干办。召爲太学正,迁太常博士。兼实录院检讨。光宗即位,出知蕲州。入爲尚书左选郎官,迁国子司业。除太府卿,总领淮东军马钱粮。宁宗立,韩侂胄专政,宰相赵汝愚贬,亦被劾主管沖佑观。起爲湖南转运判官。迁知泉州。开禧初,除权工部侍郎。北征兵败,除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侂胄诛,以附侂胄用兵,夺职奉祠凡十三年。嘉定十六年卒,年七十四。有《水心先生文集》、《习学记言》等。《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叶适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正统十三年黎谅刻《水心先生文集》(其中诗三卷)爲底本。校以清光绪八年瑞安孙衣言校注本(简称校注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幽赏》是宋代诗人叶适所创作的诗词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禅房里花窠,
静与水石会。
春禽更语默,
夏日递明晦。
纷然众窍殊,
趺坐凛无对。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禅房中的景色和心境,表达了诗人对幽静与自然的欣赏和领悟。诗人在禅房中感受到花朵开放的美丽与宁静,与水和石头相遇,共同构成了一种静谧的氛围。春天的鸟儿也在无言中传递信息,夏天的阳光交替明亮和昏暗。这些景象使得一切感官和思维都变得多样化,但诗人内心深处的冥想坐禅却带来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凛然和专注。

赏析:
《幽赏》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描绘了禅房中的景色和禅修的心境,展示了叶适深厚的禅意体验。诗中的禅房被描绘成一个花窠,以花朵的开放美丽和宁静的氛围,与水和石头相融合。这种景象传达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突显了禅修中追求内在平静与自我超越的精神追求。

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鸟儿语默、夏天的明暗交替,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和多样性。这种景象与禅修者的冥想相对照,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而纷然众窍殊的描绘,既表达了感官的多样性,也暗示着禅修者内心的平静和专注。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富有意象的描写,展示了禅修境界的美妙和独特。它引导读者超越日常的喧嚣,进入深思熟虑和内省的境界。通过欣赏自然和冥想禅修,诗人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内心的宁静和专注相融合,展示了禅修对个体心灵的启迪和升华。

  • 《宜阳引》

    宜阳小儿身姓窦,弟为佣,姊为后。山中岸崩压不杀,自言相有封侯法。朝上书,夕召见,生不记家犹记县。眼前喜极翻作悲,一朝富贵从天来。左图书,右宾友,兄弟贤名世希有。古来宠禄易骄奢,今人尚忆贫时否?

  • 《饭罢戏示邻曲》

    今日山翁自治厨,嘉殽不似出贫居。白鹅炙美加椒後,锦雉羹香下豉初。箭茁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压春蔬。平生责望天公浅,扪腹便便已有余。

  • 《次韵签判丈喜雪二首》

    鬓非丝素白,颜是酒争红。献瑞吾无与,哦诗且课功。要携藜杖出,安得冻泥通。事已空梁苑,公今亦醉翁。

  •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

    涂路波吒数十州,传言送语当风流。不知脚下泥生刺,蹋著锥人脚指头。

  • 《过杨处士幽居》

    引水穿风竹,幽声胜远溪。裁衣延野客,翦翅养山鸡。酒熟听琴酌,诗成削树题。惟愁春气暖,松下雪和泥。

  •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钓筒》

    笼籦截数尺,标置能幽绝。从浮笠泽烟,任卧桐江月。丝随碧波漫,饵逐清滩发。好是趁筒时,秋声正清越。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