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沧浪绝岸遥,幽人行处有谁招。
幸无车马妨来住,买断寒蔬取意挑。
叶适(一一五○~一二二三),字正则,号水心,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授平江节度推官,改武昌军节度判官,浙西提刑司干办。召爲太学正,迁太常博士。兼实录院检讨。光宗即位,出知蕲州。入爲尚书左选郎官,迁国子司业。除太府卿,总领淮东军马钱粮。宁宗立,韩侂胄专政,宰相赵汝愚贬,亦被劾主管沖佑观。起爲湖南转运判官。迁知泉州。开禧初,除权工部侍郎。北征兵败,除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侂胄诛,以附侂胄用兵,夺职奉祠凡十三年。嘉定十六年卒,年七十四。有《水心先生文集》、《习学记言》等。《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叶适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正统十三年黎谅刻《水心先生文集》(其中诗三卷)爲底本。校以清光绪八年瑞安孙衣言校注本(简称校注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建会昌桥》是宋代诗人叶适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建会昌桥,
朝代:宋代,
作者:叶适。
十里沧浪绝岸遥,
幽人行处有谁招。
幸无车马妨来住,
买断寒蔬取意挑。
中文译文:
十里之外,沧浪江的岸边遥远,
在这幽静之地,有谁来招呼。
幸好没有车马的嘈杂打扰,
我买断寒冷的蔬菜,寻求心灵的满足。
诗意和赏析:
《建会昌桥》以景物描写和隐逸心境为主题,展现了宋代士人追求自由自在、避世而居的情感和理想。诗中首句“十里沧浪绝岸遥”,通过描绘沧浪江边的遥远景象,给人以一种宁静、幽远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下,幽居者行走其中,无人来打扰,享受着宁静和自由。
接下来的两句“幸无车马妨来住,买断寒蔬取意挑”,表达了幽居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没有车马的喧嚣声,没有外界的干扰,他能够远离尘嚣,专心于自己的修养。买断寒蔬,意味着他不再受世俗的束缚,可以追求内心的真正意义。挑选蔬菜是一种象征,代表他选择了简朴的生活方式,并通过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寻求内心的满足与宁静。
整首诗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幽静自在的隐逸图景,展示了叶适对清净自由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对生活方式的选择,表达了他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展示了宋代士人追求心灵自由和宁静的思想境界。这首诗词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意境,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受,体现了叶适独特的隐逸情怀和审美追求。
四阿有严,神既戾止。佃物虽们,洁诚惟已。有来振振,相我熙事。载酌陶匏,以成毖祀。
长亭晚送,都似绿窗前日梦。小字还家,恰应红灯昨夜花。良时易过,半镜流年春欲破。往事难忘,一枕高楼到夕阳。
麦生宜配卧沙羊,鹅炙仍便碧酒香。陡觉今年好冬节,朝来红日为谁长。
金明驰道柳参天,投老重来听管弦。饱食太官还惜日,夕阳临水意茫然。
晚节闻君道趣深,结茅栽树近东林。禅师几度曾摩顶,高士何年更发心。北渚三更闻过雁,西城万木动寒砧。不见支公与玄度,相思拥膝坐长吟。
陕郡衙中寺,亭临翠霭閒。数声离岸舻,几点别州山。野客犹思住,江鸥亦忘还。隔墙歌舞地,喧静不相关。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