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暗莓苔深,岁潦雷雹粗。
问胡旅穷舍,鑽燧煮莱芜。
答云自孩童,蚤识灶下梧。
逡巡四十载,翻着火上炉。
今昔岂异能,闻见终殊途。
德衰嗟教薄,笔退怜词枯。
何以充我求,往众归装孤。
子文如绣鞶,子行如冰壶。
世惟春华玩,尔用秋实餔。
去从孔鸾翔,勿受斥鷃呼。
叶适(一一五○~一二二三),字正则,号水心,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授平江节度推官,改武昌军节度判官,浙西提刑司干办。召爲太学正,迁太常博士。兼实录院检讨。光宗即位,出知蕲州。入爲尚书左选郎官,迁国子司业。除太府卿,总领淮东军马钱粮。宁宗立,韩侂胄专政,宰相赵汝愚贬,亦被劾主管沖佑观。起爲湖南转运判官。迁知泉州。开禧初,除权工部侍郎。北征兵败,除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侂胄诛,以附侂胄用兵,夺职奉祠凡十三年。嘉定十六年卒,年七十四。有《水心先生文集》、《习学记言》等。《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叶适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正统十三年黎谅刻《水心先生文集》(其中诗三卷)爲底本。校以清光绪八年瑞安孙衣言校注本(简称校注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龚叔虎》是宋代叶适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岁月流转中人事的变迁和作者自身的感慨。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寺暗莓苔深,
岁潦雷雹粗。
问胡旅穷舍,
鑽燧煮莱芜。
诗词开篇,寺庙内昏暗,莓苔长满,暗示岁月的沉淀。岁时潮汐涨落,雷雹交加,形容风雨交加的世事变幻。诗人询问胡人(指北方游牧民族)贫穷的住处,描绘了胡人的困境。而燧(suì)石和莱芜(láiwú)则是指胡人使用原始的打火方式和简朴的生活方式。
答云自孩童,
蚤识灶下梧。
逡巡四十载,
翻着火上炉。
这四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回忆。作者自幼时就知道在灶下点燃火炉,翻动着煤炭,意味着他从小就承担家庭的责任。然而,四十年来,作者始终在这样的生活中辛勤劳作。
今昔岂异能,
闻见终殊途。
德衰嗟教薄,
笔退怜词枯。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思考。作者认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的处境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只是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路线不同而已。然而,作者感叹道,德行衰退,教育薄弱,使得诗文的创作也日渐衰落。
何以充我求,
往众归装孤。
子文如绣鞶,
子行如冰壶。
这四句诗是作者对自己的期望。作者希望通过何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追求呢?他说自己将以文学作品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他将自己的文笔比作华丽的绣鞶(xiù bān),将自己的行为比作清冷的冰壶。
世惟春华玩,
尔用秋实餔。
去从孔鸾翔,
勿受斥鷃呼。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对亲友的祝愿。作者说世间只追求春天的繁华享乐,而他希望能够以成熟的果实来滋养自己。他寄予希望于亲友,希望他们不要受到不必要的指责和非议。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岁月流转和自身处境的思考和感慨。通过对寺庙、胡人、火炉等形象的描写,表达了对世态炎凉和文学衰落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追求和对亲友的祝福。整首诗词以平实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深情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展示了叶适独特的诗词才华。
四阿有严,神既戾止。佃物虽们,洁诚惟已。有来振振,相我熙事。载酌陶匏,以成毖祀。
长亭晚送,都似绿窗前日梦。小字还家,恰应红灯昨夜花。良时易过,半镜流年春欲破。往事难忘,一枕高楼到夕阳。
麦生宜配卧沙羊,鹅炙仍便碧酒香。陡觉今年好冬节,朝来红日为谁长。
金明驰道柳参天,投老重来听管弦。饱食太官还惜日,夕阳临水意茫然。
晚节闻君道趣深,结茅栽树近东林。禅师几度曾摩顶,高士何年更发心。北渚三更闻过雁,西城万木动寒砧。不见支公与玄度,相思拥膝坐长吟。
陕郡衙中寺,亭临翠霭閒。数声离岸舻,几点别州山。野客犹思住,江鸥亦忘还。隔墙歌舞地,喧静不相关。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