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雁荡车接轸,青田又促半潮近。
冠岩带壑无俗情,秋干春荑竞时尽。
老穷望绝华轩过,其谁幽寻空薜萝。
更抽奇笔向云射,破的叠中千鴐鹅。
古今文人不多出,元佑惟四建安七。
性与天道亦得闻,伊洛寻源未为失。
阆风招手游太玄,麻头制尾中兴年。
黄金铸印肯轻佩,定把尧舜陈王前。
我家罄悬仰见斗,簸君红旗魑魅走。
密房焰短夜苦长,雪高冰深去无乡。
叶适(一一五○~一二二三),字正则,号水心,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授平江节度推官,改武昌军节度判官,浙西提刑司干办。召爲太学正,迁太常博士。兼实录院检讨。光宗即位,出知蕲州。入爲尚书左选郎官,迁国子司业。除太府卿,总领淮东军马钱粮。宁宗立,韩侂胄专政,宰相赵汝愚贬,亦被劾主管沖佑观。起爲湖南转运判官。迁知泉州。开禧初,除权工部侍郎。北征兵败,除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侂胄诛,以附侂胄用兵,夺职奉祠凡十三年。嘉定十六年卒,年七十四。有《水心先生文集》、《习学记言》等。《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叶适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正统十三年黎谅刻《水心先生文集》(其中诗三卷)爲底本。校以清光绪八年瑞安孙衣言校注本(简称校注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陈寿老》是宋代叶适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陈寿老的送别之情。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天台雁荡车接轸,
青田又促半潮近。
冠岩带壑无俗情,
秋干春荑竞时尽。
译文:
天台的雁荡车接轸,
青田再次被半潮催近。
冠岩环绕着山沟,没有世俗的情感,
秋干和春荑争相枯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描绘了离别的情感。作者通过描绘天台的雁荡车和青田的半潮,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离别的临近。冠岩和壑谷被赋予了超然的意境,没有被世俗的情感所牵扰。秋干和春荑则象征着时光的消逝。整首诗以自然景色来映射人生的变迁和岁月的流转,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老穷望绝华轩过,
其谁幽寻空薜萝。
更抽奇笔向云射,
破的叠中千鴐鹅。
译文:
老朽望着华轩的远去,
谁还在幽幽寻觅空草堂。
更加挥洒奇特的笔墨射向云端,
在纸的世界中破开千群鹅。
诗意和赏析:
这一段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年老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华轩(可能指友人陈寿老)的远去的眷恋。老朽望着华轩远去,感叹时光的匆匆流逝。作者提到了幽寻空薜萝,表达了对逸居闲处的渴望和对清净自然环境的向往。最后两句以修辞手法的运用,把作者的文笔比作奇特的笔墨,以破的叠中千鴐鹅的形象,展示了作者在文学创作中的独特才华和创造力。
古今文人不多出,
元佑惟四建安七。
性与天道亦得闻,
伊洛寻源未为失。
译文:
古往今来的文人不多,
元佑年间只有建安七人。
他们的品性和天道一样被人称道,
伊洛之间追寻源头从未停止。
诗意和赏析:
这一段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的赞美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古往今来的文人中,能够被人称道的并不多,而在元佑年间,只有建安七人被人们广泛赞扬。他们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而且在品性上也符合天道的要求,得到了人们的赞许。伊洛指的是黄河和洛阳,象征着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作者表示对文化源头的探寻和传承,并强调这种追寻从未停止。
北溟苍蟠赤有只,何年飞入昭阳里。王母抱其首,至尊抚其尾,爱之不啻如己子。时复娇嘶作宫徵,宁王窃弄至尊喜。一朝踊跃不可收,化作万丈长黄虬。腾怒□觞昆仑丘,五城欲崩河倒流。老优方作《霓裳》舞,朔风忽动渔阳鼓。鼓声殷殷来朝阳,六龙西狩剑阁长。欢乐极兮成悲伤,马嵬
江海岁云晏,雨冥风自凄。叶光群木洗,翅湿几禽低。静榻欹寒枕,孤城隐暮鼙。少陵车马客,催踏草堂泥。
嫩水采蓝,遥堤映翠,半雨半烟桥畔。鸣禽弄舌,蔓草萦心,偏称谢家池馆。红粉墙头,柳摇金缕,纤柔舞腰低软。被和风、搭在阑干,终日绣帘谁卷。春易老,细叶舒眉,轻花吐絮,渐觉绿阴垂暖。章台系马,灞水维舟,追念凤城人远。惆怅阳关故国,杯酒飘零,惹人肠断。恨青青客舍,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
两受君恩辞魏阙,重寻乡路入嘉州。延祥观是扬雄宅,好住玄门第一流。
诸尘勿易难,那个别归关。可怜迷妄者,横锡步云山。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