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能招南山,径亦栽黄菊。
我乃愿师陶,过公期托宿。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悠然亭》是宋代赵蕃的一首诗词,诗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态的赞美和对宁静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悠然亭
亭能招南山,
径亦栽黄菊。
我乃愿师陶,
过公期托宿。
诗意赏析:
这首诗词以亭子为中心,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宁静自在的生活的向往。亭子位于南山之间,因为其独特的魅力而吸引着南山的景色,显示出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诗中提到路径上种植了黄菊,这是一种秋天盛开的花朵,给人以温馨而美丽的感觉。黄菊的选择可能是为了突出诗中所表达的宁静和舒适的氛围。
接下来,诗人表示自己愿意效仿陶渊明的生活方式,过上与自然亲近、宁静自在的生活。他期待能够在这个亭子里与友人公期相聚,一同度过宿夜。
整首诗以简练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渴望。这种向往和渴望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舒适和心灵的放松。整首诗通过简洁的文字和清新的意境,传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灯火楼台处处新。笑携郎手御街行。回头忽听传呼急,不觉鸳鸯两处分。天表近,帝恩荣。琼浆饮罢脸生春。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明。
屈指新冬,肃霜天气重阳后。授衣时候。兰菊香盈袖。此日生申,维岳钟神秀。倾名酎。篆添金兽。共祝如椿寿。
梅花老山林,思与天下芳。琼花差清白,荐之守维扬。
天下老松有数,人间不记何年。海心岳顶寺门前。我欲收成一片。为向此公传语,却教老子随缘。龙盘虎踞负青天。岂若吾身亲见。
三年闲闷在馀杭,曾为梅花醉几场。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蹋随游骑心长惜,折赠佳人手亦香。赏自初开直至落,欢因小饮便成狂。薛刘相次埋新垄,沈谢双飞出故乡。歌伴酒徒零散尽,唯残头白老萧郎。
志气凌云,精神英秀,得脱遍求真理。虚空炉户,自已天真,遭遇便能修制。师不高明,咫尺如隔,千里安分真伪。这黄芽赤髓,时人皆有,柰何愚昧。真烈士、斡运机关,凿开混沌,夺得夜明如意。辉辉宝盖,赫赫灵光,影隐大渊无滞。休纵心猿,盗了金鼎还丹,谩劳虚费。起三阳真火,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