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凉自时态,何乃战胸中。
谴句追韩子,辟碑摹鲁公。
闻尘非为蚁,是境不因工。
要使神明复,毋辞瞑眩攻。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病中即事十五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组诗词,以下是它们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炎凉自时态,何乃战胸中。
中文译文:炎热和寒凉自然交替,为何使内心忧虑不安。
诗意:作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不安。他感受到了环境的变化,炎热与寒冷交替,这种时态的变化映射了他内心的矛盾和纷乱。
赏析:这首诗揭示了作者在病中的心情,通过炎热和寒凉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冲突和焦虑。诗中的"战胸中"一词暗示了作者内心的战斗和不安。这种病态的心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首:
谴句追韩子,辟碑摹鲁公。
中文译文:谴责言辞追随韩子,刻碑摹写鲁公。
诗意:作者表达了对先贤的崇敬和追随之情。他谴责那些不当之言,追随韩子的思想,同时致力于纪念伟大的鲁公。
赏析:这首诗揭示了作者对先贤和传统的尊崇和追随。通过谴责那些不当之言,作者展示了自己对于正确言辞的坚持和批判精神。同时,他刻碑摹写鲁公,表达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崇。
第三首:
闻尘非为蚁,是境不因工。
中文译文:闻到尘埃并非为了寻找蚂蚁,这种境况并非因为劳作而有。
诗意:作者通过寓言的形式传达了一种思考人生的感悟。他认为人生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劳作和追求物质,而是要超越表面的琐碎,寻找更深层次的价值。
赏析: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手法,通过闻尘和寻找蚂蚁来表达人们生活中的琐碎和表面的事物。作者认为真正有意义的生活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物质的满足,而是要在表面之下寻找更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首:
要使神明复,毋辞瞑眩攻。
中文译文:要让神明恢复,不要拒绝闭眼沉思的探索。
诗意:作者表达了对于心灵与精神寻求的重要性。他呼吁人们不要害怕面对内心的困惑和矛盾,而是要勇于探索,通过自我反省来使内心得到净化和提升。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和思考。他认为只有经过深思熟虑和自我反省,才能使内心得到净化和提升。诗中的"闭眼沉思"象征着内心的探索和思考,这种精神的追思是作者对于心灵成长和精神寻求的呼唤。
总的来说,赵蕃的《病中即事十五首》描绘了他在病榻上的内心体验和思考。诗中融入了对环境变化、先贤崇敬、生活意义和心灵探索等主题的表达,通过独特的意象和言辞,展现了作者病中的思绪和感悟。这些诗词不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思想境界,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对于人生、价值和心灵探索的思考。
西风吹步上云衢,万竹深围一草庐。分付儿童勿轻剪,蜀溪风月正关渠。
白发儿随母,苍颜弟对兄。四休元易足,一笑更何营。论事丝弦直,存心镜面平。德人今已矣,谁与嗣乡评。
祷旱何妨抵死求,分明在处有神湫。只消一念精诚格,立使风雷布九州。
灵鉴匪远,诚心肃祗。是孙是享,俎实孔时。礼行乐奏,肸乡是期。云车风马,神其燕娭。
人物风流世所推,操持议论每清奇。自量才位难牟弟,故乞馀年请代之。
净明斋宿近初庚,西蜀东吴一世英。行径九盘山荦确,流泉百折玉琮琤。频飞兕斝颜俱渥,细听犀谈座为倾。觞咏直多幽兴足,未应不饮似公荣。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