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莫休休兴已阑,满头尘土更弹冠。
雁从北到传书易,淮界中流遣恨难。
蓬底吟哦诗有味,胸中磊磈酒无欢。
故人莫枉绨袍意,范叔犹能忍一寒。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护客高邮道中舟中读简斋十月诗因和其韵》
作者:虞俦
诗意:这首诗是虞俦在高邮道中的船上读简斋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客人的护送和离别之情。诗人感叹时光匆匆,兴致已经消逝,满头尘土,冠帽也被风吹乱。他观察到雁群从北方飞来,传递书信的工作变得容易,但他却难以抒发自己的忧愁,因为他的心情难以平静。诗人在船舱深处吟唱诗篇,体味其中的滋味;他内心充满坚定和激情,却无法感受到酒的欢愉。他告诫故友,不要白白浪费了华丽的绸袍,范叔曾经能够忍受严寒,现在他应该理解这种心境。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船上读简斋的情景,抒发了他对时光流逝和离别的感慨以及内心的矛盾情绪。诗人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将自己的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用“莫莫休休”形容自己的兴致已经消逝,再也无法振作起来;用“满头尘土更弹冠”形象地描绘了他颓废的形象。他观察到雁群从北方飞来,寄托了自己寻求安慰和传递消息的希望,但却感叹自己的心境难以舒展开来。诗人在船舱深处吟唱诗篇,表达了他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他虽然内心充满了坚定和激情,但却无法从酒中得到欢愉,暗示了他内心的痛苦和困惑。最后,他劝告故友不要枉费华丽的绸袍,范叔的坚忍精神应该能够理解他的感受,呼应了整首诗的主题。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刻画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忧伤,通过对客人护送和离别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无常的感慨。诗人的真情实感和自省的态度使得诗词富有感染力,引起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共鸣。
读书四更灯欲尽,胸中太华蟠千仞。仰呼青天那得闻,穷到白头犹自信。策名委质本为国,岂但空取黄金印。故都即今不忍说,空宫夜夜飞秋磷。士初许身辈稷契,岁晚所立惭廉蔺,正看愤切诡成功,已复雍容托观衅。虽然知人要未易,讵可例轻天下士。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
花开为客向金城,待得无花羸马行。柳荫高岩开祖帐,月摇洛水话离情。将军精悍千山耸,宾客风流一笛横。更愧新昌孙子在,诗成白眼得清明。
奉常夫子半钱无,不问田园况室庐。间道买来新宅子,借看却是草堂图。
春来游子傍归路,时有白云遮独行。水流乱赴石潭响,花开不知山树名。谁家鱼网求鲜食,几处人烟事火耕。昨日已尝村酒熟,一杯思与孟嘉倾。
空阔长江碍铁围,高低行树倚岩扉。穿廊玉涧喷红旭,踊塔金轮拆翠微。草引风轻驯虎睡,洞驱云入毒龙归。他生莫忘灵山别,满壁人名后会稀。
筍茁桐敷又一时,想君日日有新诗。诗成寄我何其晚,要与羊何共和之。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