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冷门前可设罗,高轩多谢肯相过。
别离渐近那堪说,觞咏从今莫厌多。
风月平分聊尔耳,云霄咫尺奈君何。
汉庭行且迎枚乘,南浦从教恨绿波。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汤倅留别》是宋代诗人虞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官冷门前可设罗,
高轩多谢肯相过。
别离渐近那堪说,
觞咏从今莫厌多。
风月平分聊尔耳,
云霄咫尺奈君何。
汉庭行且迎枚乘,
南浦从教恨绿波。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与好友汤倅告别的情感。诗人感叹官场冷淡,门前可以设立罗网,意味着官场的权谋和勾心斗角。他感激朋友高轩愿意相送自己,表示感谢之情。随着离别的日子逐渐临近,诗人难以言表自己的悲哀之情,只希望今后在饮酒和吟咏中,不要厌倦多次相聚。诗人认为风月之美应该平等分享,而云霄之间的距离却让人无法企及,不知道君子如何处境。诗人期待汉庭(指朝廷)能够迎接枚乘(指自己),而南浦(指江南地区)则教他感叹绿波(指江水)的悲伤。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官场的冷淡和权谋,以及自己与好友的别离,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友情的感激之情。诗人情绪起伏,由别离的忧伤转向对未来的希望,希望在饮酒和吟咏中能够多次相聚。诗人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对现实和自身处境的思考,以及对朝廷和江南的期待和感慨。整首诗词以自然的意象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虞俦细腻的观察力和深情的内心世界。
不见高人祗自悲,每哦佳句望乌衣。浣花风月参谋去,采药溪山茂宰归。万里险艰头已白,半生功业梦还非。阿戎盍上青云路,奕世清门要发挥。
川阔悲无梁,蔼然沧波夕。天涯一飞鸟,日暮南徐客。气混京口云,潮吞海门石。孤帆候风进,夜色带江白。一水阻佳期,相望空脉脉。那堪岁芳尽,更使春梦积。故国胡尘飞,远山楚云隔。家人想何在,庭草为谁碧。惆怅空伤情,沧浪有馀迹。严陵七里滩,携手同所适。
古称净琉璃,物现我常寂。胡为自争妍,照耀出痕迹。坐有求心客,骇目不忍看。愿息终岁劳,留作袖手安。
直合时偷暇,幽怀坐独哦。绿苔人迹少,黄叶雨声多。云结愁阴重,风传禁漏过。瑶图新嗣圣,玉寒久包戈。相府文书简,丰年气候和。还将凤池句,聊杂野人歌。
吏尘飞不到,官况尽凄凉。实货归周府,虚名属晋堂。日移槐影转,风细荔花香。若问公私事,閒蛙话最长。
漉酒不孤头上巾,醉来万事等浮尘。谁家三径无松竹,肯说昨非能几人。仕晋何心更仕刘,知几闻早去来休。多君不肯腰轻折,非为区区县睿邮。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