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钲鼙鼓肃秋声,画戟油幢照座明。
千骑夹营横槊气,六花簇队焕新晴。
雍容坛上看儒将,潦倒尊前愧老兵。
横槊赋诗豪杰事,澄江休数谢宣城。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使君巩大监秋阅》是宋代诗人虞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意:
诗词描绘了一幅秋日阅兵场面。金钲和鼙鼓的声音显得庄重肃穆,画戟和油幢的光辉照亮了整个阅兵场。千骑夹营,横槊高举,展现出壮士的气概,六花簇队在明媚的秋天里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坛上端坐的文臣们从容自信地观赏着这些儒将的风采,而作者自愧不如,感到自己在老兵面前潦倒无地自容。然而,作者并非无能之辈,他将自己的才华倾注在横槊之上,以赋诗的方式表达了豪杰的事迹,他希望自己能够在澄江中流传下去,不亚于宣城的名士。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阅兵的场景,展现了壮丽的军容和令人肃然起敬的气势。金钲和鼙鼓的声音以及画戟和油幢的明亮光辉,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氛围。千骑夹营,横槊高举,展示了士兵们的威武和英勇。六花簇队的出现,则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生机和活力,使秋天的阳光更加明媚。在这样的场合中,身居高位的文臣们自信从容地观赏着儒将们的表现,彰显了他们的自豪和自尊。而作者自己则深感自愧,愧对那些为国家战斗而潦倒的老兵们。然而,作者并不甘心平庸,他将自己的才华寄托在横槊之上,通过赋诗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豪杰事迹的赞美和敬意。他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在澄江中流传,并得到人们的赞许,不亚于宣城的名士们。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阅兵场景,展现了作者对军容壮丽和英勇无畏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自愧和对老兵们的敬意。通过以横槊赋诗的方式,作者将自己的才华融入其中,表达了自己对豪杰事迹的推崇和向往。
逢春感孤羁,抱古来众吠。如何陵谷迁,芳草亦萧艾。自邻岁月晚,复觉湖海隘。野鸥不受招,兴在万里外。
北风傅信报登平,白帝宸游随玉英。月下草玄疑蜀客,鼎边得句失轩明。庄严东阁若为好,点缀南枝分外清。惟恨蔡州城北水,一池鹅鸭更无声。
一雨霈然,六合全清,空无点埃。喜秋容新沐,为谁媚妩,凉蟾留照,正尔徘徊。蜡屐清游,渔蓑淡话,富贵于予何有哉。双溪上,总旧盟鸥鹭,来往无猜。烟霞竹石松梅。更无数幽花陆续开。渐黄鸡啄黍,肥堪一著,浮蛆拍瓮,美可三杯。儿解应门,翁方索句,俗客来时莫放来。青山好,
闲庭生柏影,荇藻交行路。忽忽如有人,起视不见处。牵牛秋正中,海白夜疑曙。野风吹空巢,波涛在孤树。
五十年天子,离宫仰峻墙。登封时正泰,御宇日何长。上位先名实,中兴事宪章。起戎轻甲胄,馀地复河湟。道帝玄元祖,儒封孔子王。因缘百司署,丛会一人汤。渭水波摇绿,秦郊草半黄。马驯金勒细,鹰健玉铃锵。下箭朱弓满,鸣鞭皓腕攘。畋思获吕望,谏只避周昌。兔迹贪前逐,枭心
仗卫风生下玉宸,倾都瞻望属车尘。乾龙已应飞翔始,震鬯方观荐奠新。星象低回随曲盖,天阊苍莽入钩陈。麟台亦与班迎末,不美甘泉作赋人。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