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馀寒力尚严,岩前蚤见摘纤纤。
初尝似带莲心苦,回味宁输崖蜜甜。
渴想清香凝燕寝,更馀黄卷乱牙签。
一瓯幸入春风手,微草从今价亦添。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以莲心茶送巩使君小诗将之》
朝代:宋代
作者:虞俦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以一心莲花的茶叶送给巩使君,并附上一首小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巩使君的敬意和赞美,同时也描绘了喝这种茶的体验和感受。诗人通过描写茶叶的特点和味道,将茶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展现了茶的清香和独特之处。这首诗旨在以茶为媒介,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茶叶的独特风味和对茶的喜爱之情。诗人通过对茶的描述,展示了作者对茶的敬重和热爱。首先,诗人提到“未雨馀寒力尚严”,表明在寒冷的季节里,品尝这种茶正好能够温暖身心。接着,诗句“岩前蚤见摘纤纤”描绘了茶叶的出产地,可能是在山间峡谷中采摘的新鲜茶叶,展示了茶的纯净和自然之美。
接下来,诗人用“初尝似带莲心苦,回味宁输崖蜜甜”来描述品尝这种茶的感受。茶的初尝带有一丝苦涩,但回味之后却比崖蜜更甜,表现出茶的独特风味和持久的香甜。
诗中还提到“渴想清香凝燕寝,更馀黄卷乱牙签”,表达了作者对清香的向往和对茶文化的喜爱。这里的“清香凝燕寝”可理解为在寂静的夜晚享受清香,而“黄卷乱牙签”则是指品茗时使用的茶具,展示了作者对茶文化的熟悉和喜爱。
最后两句“一瓯幸入春风手,微草从今价亦添”表达了作者将茶送给巩使君的心愿,希望这份茶能够给巩使君带来愉悦和增添快乐。诗人以茶作为礼物,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巩使君的赞美。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真挚之情,同时展示了茶的独特风味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茶叶的描绘,诗人将茶与自然景观相联系,营造出一种宁静和愉悦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茶的美好和独特之处。
南游何所为,一箧又空归。守道安清世,无心换白衣。深林蝉噪暮,绝顶客来稀。早晚重相见,论诗更及微。
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春。水从天汉落。山逼画屏新。应念金门客。投沙吊楚臣。
杨柳池边独倚阑,清明时节雨生寒。春风不是我憔悴,今岁莺花自懒看。
李生画鱼天下无,得心应手神为徒。虚堂素壁扫尘土,远趣一笔移江湖。青鱼洋洋翻荇带,鳜鱼猎猎穿蒲稗。醉来屡俗呼霜刀,为我樽前斫新鱠。
宣呼昼入蕊珠宫,玉女窗扉薄雾笼。待得华胥春梦觉,半竿斜日下厢风。
阴森百亩林,所向无不好。俗客岂曾来,幽处通蓬岛。一色尽琅玕,坚润真可宝。天风时脱叶,满径堆残槁。适然宾客至,课奴先痛扫。要使吾心净,置之勿复道。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