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衣冠后,传家礼法尊。
击鲜更下舍,容驷闶高门。
河润金挥橐,风流酒满樽。
平生阴德事,五世眼中孙。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挽吴公祥承事诗》是宋代诗人虞俦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吴公祥的怀念和赞美,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传统礼法、家族传承和个人品德的重视。
诗词的中文译文是:
故国的衣冠在君身后,
传承家族的礼法崇尊。
击筑声再次响起于庭院,
众人容驷闶高门。
河水滋润着金挥橐,
风流之气充盈酒樽。
平生积累的阴德之事,
成为五世子孙眼中的光芒。
这首诗词充满了怀旧之情和对吴公祥的敬仰之意。首先,作者提到了吴公祥所代表的故国衣冠,这象征着君主的尊严和国家的荣誉。其次,他强调了家族传承的重要性,尊崇家族的礼法,并将吴公祥作为代表。这反映了宋代社会对家族价值观和传统的重视。
诗中还描绘了击筑声在庭院中回响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吴公祥的怀念之情。容驷闶高门,指的是吴公祥的家族地位崇高,有着高门大户的气派。
河水滋润金挥橐,风流之气充盈酒樽,通过这样的描写,作者借景抒怀,表达了对吴公祥风流豪气和丰盈人生的赞美。
最后几句“平生阴德事,五世眼中孙”,表明吴公祥一生行善积德的事迹,使他成为后代子孙眼中的楷模和榜样。这表达了作者对吴公祥高尚品德的赞美和钦佩。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怀旧之情和赞美之辞,表达了对吴公祥及其代表的传统价值观、家族传承和个人品德的崇敬和颂扬。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吴公祥事迹的赞美,诗词传递了一种尊重和传承传统的精神,展示了宋代社会的价值观和社会风貌。
旭日高槐啼欲断,午风深竹弄还长。莫言绝域如天外,犹有莺声似省廊。
急雨颠风花信早。枝枝叶叶春俱到。何待小桃方悟道。休迷倒。出门无限青青草。根不覆藏尘亦扫。见精明树唯心造。试借疑情看白皂。回头讨。灵云笑杀玄沙老。
飒沓睢阳涘,浮游汉水隈。钱飞出井见,鹤引入琴哀。李陵赋诗罢,王乔曳舄来。何当归太液,翱集动成雷。
侠客重恩光,骏马饰金装。瞥闻传羽檄,驰突救边荒。转战磨笄地,横行戴斗乡。将军占太白,小妇怨流黄。騕褭青丝骑,娉婷红粉妆。一春莺度曲,八月雁成行。谁堪坐秋思,罗袖拂空床。
小栏培土待重阳,雨洗金钱未肯忙。终藉九秋扶正色,谁能三嗅为清香。陶潜属意空诗好,胡广随缘却寿长。古昔风流无处问,碎花浮泛一尊黄。
苦恨红梅结子,生憎榆荚悠悠。解送十分春色,能添万斛新愁。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