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已识雪髯翁,线去丝来信不通。
觌面相呈了无得,岩前万窍自号风。
李洪(一一二九~?),字可大(《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一),扬州(今属江苏)人。正民子。宋室南渡后侨寓海盐、湖州。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一一五五),官监盐官县税。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永嘉监仓。未几,奉召入临安任京职,官终知藤州。有《芸庵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五卷。事见宋陈贵谦《芸庵类稿序》及本集诗文。 李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老人亭》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洪。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在梦中遇见的老人的场景,通过独特的意象和表达方式,传达出深刻的诗意。
译文:
梦中已识雪髯翁,
线去丝来信不通。
觌面相呈了无得,
岩前万窍自号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梦境中与一个名叫“雪髯翁”的老人相遇为主题。诗中的老人有着长满白雪般胡须的面容,给人一种古朴、慈祥的形象。
第二句表达了作者与老人的联系和信息交流的困难。作者想要与老人交流,但通过线索追寻的信件却无法传达心意,这种无法沟通的状态使人感到无奈和寂寞。
接着,诗人描述了与老人面对面的场景,但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或答复。触面相见,却是一片空白。这种无法交流、无法呈现真实情感的境况,使人感到失望和无助。
最后两句以岩石前的万窍自号风来结束。这里的岩石象征着岁月的沧桑和坚定不移的存在。岩石前的“万窍自号风”表达了自然的声音,仿佛岩石在吹响风的号角,象征着大自然的力量和无尽的回应。这种对自然力量的描绘,与前文中作者与老人无法交流的情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差异和无法逾越的隔阂。
整首诗以简洁、深邃的语言表达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隔膜和沟通的困难。通过对梦境中老人的描绘和情景的对比,诗人抒发了对于人际交流的渴望和对于真实沟通的无奈,同时也展示了自然的庄严和无情。这种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眼明双白鹭,身隐一黄牛。玉辔章台陌,可怜供百忧。
白羽青丝手自持,双鞬锦领步兵随。几番欲到伊吾北,笑杀曹儿行路迷。
鸣驺如电马如雷,知是婆娑醉尉回。常日锦囊犹有句,况从三十六峰来。
决胜无遗策,辞天便请缨。出身唯殉死,报国且能兵。受命麒麟殿,参谋骠骑营。短箫催别酒,斜日驻前旌。义勇千夫敌,风沙万里行。几年丹阙下,侯印锡书生。
江南雪里花如玉。风流越样新装束。恰恰缕金裳。浓熏百和香。分明篱菊艳。却作妆梅面。无处奈君何。一枝春更多。
折筍肥梅飣坐,涎蜗斗蚁上梁。雨工莫贾余勇,留乖稻花半黄。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