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栖笼槛尚成双,莫叹凋零未著行。
犹胜孤飞千万里,洞庭波上冷吴霜。
姜特立(一一二五~?),字邦杰,号南山老人,丽水(今属浙江)人。以父绶靖康中殉难恩,补承信郎,累迁福建路兵马副都监。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献所爲诗百篇,召试中书,时年六十。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侍读。光宗即位,除知阁门事。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以擅权并和右相留正不洽,夺职奉祠。未几,除浙东马步军都总管。宁宗庆元六年(一二○○),再奉祠,并赐节。八十岁时尚存世。姜特立以能诗称,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多有唱和。有《梅山集》,已佚,传世有《梅山续稿》,系淳熙十一年后诗,亦有脱漏(《永乐大典》残本中引《梅山续稿》诗,有多首不见今本)。事见集中有关诗篇,《宋史》卷四七○入《佞幸传》。 姜特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氏潜采堂抄本(简称朱本,藏上海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梅山小稿》(简称小稿)。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特立既备数宫属,入则番直,出则应酬,无復灞桥风雪间思也。时时作应用小诗,虽有惭大雅,譬如鷄肋,不忍弃也。故录之,名曰《续稿》。
《人送双雁》是宋代诗人姜特立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人们送走了一对双雁,它们低垂的头还是成双的,不要叹息它们已凋零而未能展翅飞翔。它们仍胜过那些独自飞越千万里的鸟儿,因为它们停驻在洞庭湖波上的吴地上,正感受着寒冷的霜气。
诗意:
《人送双雁》描绘了一幅动人的景象,表达了离别和寂寞的情感。诗中的双雁象征着一对相依相伴的爱侣或亲人,它们被笼槛囚禁而未能自由飞翔,凋零的羽翼让人感叹。然而,与那些独自飞翔的孤雁相比,它们在洞庭湖上的吴地上,能够共同面对寒冷的霜气,彼此相伴,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和安慰。
赏析:
《人送双雁》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写了离别之情和对寂寞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双雁和孤雁的命运,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相互陪伴、相互支持的重要性。双雁固然未能自由飞翔,但它们的羽翼依然成双,象征着有人相伴的温暖。尽管它们无法遥飞千万里,但它们能够共同面对洞庭湖上的寒冷吴霜,象征着互相扶持、共同度过困难的力量。诗中的意象清新明了,用寥寥数语展现出离别的哀愁和对亲情友情的思念,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传递了情感的力量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它引发了读者对离别、亲情和友情的思考,表达了对陪伴和支持的珍视,同时也唤起了对温暖和安慰的渴望。
层层楼阁捧昭回,元是钱王旧战台。山色不随兴废去,水声长逐古今来。年光似月生还没,世事如花落又开。多少英雄无处问,夕阳行客自徘徊。
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满酌香含北砌花,盈尊色泛南轩竹。云散天高秋月明,东家少女解秦筝。醉来忘却巴陵道,梦中疑是洛阳城。
广陵河上路,炀帝昔曾过。不见琼花发,犹传《玉树》歌。台荒衰柳在,宫废乱萤多。欲问前朝事,悲风起夕波。
帝里风光二月新,西湖几队踏青人。杏花时节偏饶雨,杨柳门墙易得春。或是或非尘里事,无穷无达醉中身。五陵年少夸豪举,寂寞诗家戴叔伦。
满合圆如玉箸匀,一开喜气顿生春。非君与我谁知味,俗客惟夸嗜八珍。
明艳注秋波。轻松绾髻螺。怕逢人、先敛双蛾。怯雨羞云情未稳,佳会少,远离多。梁绕忆清歌。兰舟肯再过。为他垂泪染香罗。欲倩鳞鸿将锦字,知别后,意如何。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